時間:1949年5月,地點:上海。
上海之戰,瓷器店裏打老鼠,既把老鼠打死,又不損壞瓷器。一個尖銳的問題:是愛無產階級的戰士,還是愛官僚資產階級的樓房?
聶軍長說:戰士和樓房,我們都愛!現在那些樓房還被敵人占領著,再過幾個小時,它就不屬於資產階級,而是屬於人民。我們沒有任何權利毀壞它,必須盡最大努力去保全它。
1.解放上海,欲解決投鼠忌器之難題
5月的北京春意正濃,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毛澤東日理萬機,仍然十分關切華東戰局的進展情況。總前委報告我軍進展神速,已勝利完成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確定的第一、二階段的任務。毛澤東非常高興,高速運轉的大腦,又在運籌下一步的重大軍事行動。
總前委領導陳毅、鄧小平已帶機關人員進駐江蘇丹陽,與華東局領導饒漱石等一起,部署具體接管上海的工作。三野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已率指揮機關從常州東移蘇州。他們密切聯係,進一步謀劃第三階段解放上海的作戰部署。
當時,上海是東方最大的城市,它曆經數百年的開發建設,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政治上,它既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我國近代革命的搖籃,也是蔣介石發跡、各種反動勢力彙集的地方3麵對如此複雜的大都市,主持三野前委工作、直接指揮上海戰役的粟裕副司令員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他與參謀長張震等反複研究解放上海的作戰行動。
上海是蔣介石重點布防的城市。早在1949年3月,他就命令以湯恩伯為總司令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由南京遷至上海。蔣介石把防守上海的大權交給了湯恩伯,特地寫了手令,要湯集中兵團死守上海,直至把上海的大批金銀、物資運走。
湯恩伯是浙江金華人,1926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國,投靠蔣介石,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戰中,曾先後任第七軍團軍團長、第一戰區第1集團軍總司令、第31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1945年調任京滬杭任衛戍司令,1947年出任京滬警備總司令。蔣介石竭盡全力堅守上海,企圖維持半年到一年時間,等待國際形勢變化,使國內戰爭轉為國際戰爭,借助帝國主義的力量,挽回其行將滅亡的命運。
上海國民黨軍守備兵力有8個軍、25個師,約20萬人。此外,還有國民黨海軍各種艦艇30餘艘,飛機130多架。解放軍的迅猛攻勢,使盤踞上海的湯恩伯集團猶如驚弓之鳥。湯恩伯整天坐臥不安,反複規劃守衛上海的部署。他將整個守備陣地劃分為外圍陣地、主要陣地和市區核心陣地三大部分,並處心積慮地將淞滬防區劃分為滬西北,黃浦江以西,京滬路以北、滬西南,黃浦江以西,京滬路以南及浦東三個守備區,以加強統一指揮。以滬西作為重點守備區,部署得力部隊控製大場、江灣、真如地區,直接支援滬西北守備區的作戰。另外,還酌情增設區守備兵團,固守核心陣地。
在蘇州的三野前線指揮所裏,粟裕詳細地研究了敵上海防區布防圖,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沉思,要殲滅敵人,肯定是一場惡戰,又要有許多優秀指戰員為上海人民的解放而獻出生命。
這一場惡戰如何打法呢?這個重大問題在粟裕、張震等將軍的腦海中日夜翻騰。
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對上海戰役的指導方針早有考慮,曾一再指出:既要殲滅防守上海的敵人,又要保全上海市區免遭破壞,以利日後建設。陳毅和鄧小平遵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提出的指導方針,告誡各級指揮員說:單純軍事上占領城市是小勝,隻有完整地把上海交給人民才是大勝。全勝。
粟裕、張震等憑著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誠,深刻地理解了中央軍委和總前委的意圖,粟裕腦海中不覺出現投鼠忌器的成語。是呀!上海就像一家瓷器店,藏有大量寶貴的瓷器。打上海如同在瓷器店裏打老鼠,既要把老鼠打死,又不要損壞瓷器。此後,他不僅在指揮部裏召開作戰會議時講投鼠忌器的含義,就是到部隊視察時也常談這個故事,以引起指戰員們重視這個問題。
4月27日,中央軍委電示粟裕、張震:
國民黨在滬軍隊有迅速撤走可能,加以上海資產階級不讚成在上海打仗,故上海和平解決之可能性甚大。
軍委命令三野不要過於迫近上海,以免嚇跑敵人。如果湯恩伯固守上海進行頑抗,則由粟裕、張震指揮三野主力攻取上海,殲滅湯恩伯集團。
長期與敵人較量、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粟裕、張震將軍感到上海如能和平解決,那最好不過。但他們知道蔣介石、湯恩伯是不甘心失敗的,不可能拱手讓出這塊經營多年的地盤。粟裕、張震命令各部隊暫緩進軍,就地進行整訓,一時間,各部隊掀起了政治學習和軍事訓練的熱潮。人們情緒高昂,都為能參加解放大上海而感到自豪。
在部隊抓緊備戰的同時,接管上海的非軍事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