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解放傷害,渡江戰役勝利結束(2)(2 / 3)

早在5月14日,粟裕、張震接到葉飛、胡炳雲、劉培善等西線指揮員的戰況報告,深感問題嚴重,當即對敵情和部隊的思想狀況作了認真分析,感到有必要迅速調整部署,改變戰法。三野前指根據總前委的指示精神和部隊的作戰情況,於16日下達了淞滬作戰的戰術指示‘雖然遲了一點,但對改變西線部隊的被動局麵,完成下一步作戰任務起了重要作用。

早已跑到浙江定海的蔣介石得知解放軍迅速包圍上海‘進而分東西兩線向吳淞口鉗擊的戰報更為沮喪和不安。他不甘心苦心經營的大上海就這麼落入共產黨手中,更擔心大批金銀、物資來不及搶運。於是,特派其長子蔣經國返回上海,督促搶運金銀、物資,並給湯恩伯等人打氣。

5月15日上午10時,蔣經國從定海飛抵上海,沿途所見斷牆殘壁,冒著青煙的樹木,衣冠不整的軍人,令他神色暗淡。從這些景象中,他看到蔣家王朝已徹底崩潰,無奈地閉上眼睛。蔣經國首先召見市長陳良,詢問搶運金銀、物資情況,指令無論如何得把上海的物資搶運出去。

接著,蔣經國又以太子監國的身份在湘滬警備司令部召開作戰會議,聽取作戰處長王之師的戰況報告。後來,他又召見湯恩伯,了解戰況。身穿士兵服的湯司令,帶著硝煙氣味進見蔣經國,連句客套話都未說,就唉聲歎氣地講起國軍節節失敗的情況。

蔣經國也隨著搖頭歎息,隻好搬出老頭子,說了些鼓勁的話,第二天上午10時許就匆匆離開了上海。

3.渡江戰役全麵勝利,劃江而治陰謀徹底破產

上海戰役打響以來,我軍動作迅猛迫使湯恩伯將主力集中於吳淞口兩翼地區市區兵力空虛為我殲敵主力於市郊並迅速攻占上海市區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由於對敵工事的複雜性估計不足,進攻敵主陣地前缺乏充分準備,故也碰了些釘子。幾天來,在蘇州直接指揮上海戰事的粟裕、張震,心情格外沉重。他們在按照中央軍委和總前委最新指示精神,運籌對上海發起總攻的作戰規劃。同時,他們也為上海守軍內部起義的流產而感痛惜。

5月18日,粟裕、張震接到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負責人沙文漢轉來的信件,得知以張權為司令的上海市區武裝起義遭到了敵人的殘酷鎮壓。

本來,中央軍委批準了中共上海地下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於5月16日10時舉行。

軍委任命張權為起義軍司令、王亞文為政治委員、鄭振華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張權是河北武強縣人,1917年從軍,曾在程潛部任職。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6軍第191師師長,常與時任第6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林伯渠交往,深受其政治影響,從此與中共建立了密切的關係。1944年,以國民黨中將總隊長職率領陸軍戰車防禦炮教導總隊到重慶駐防,常與周恩來往來。周恩來非常欣賞張權憂國憂民的主張和出眾的才能,親自推舉中共黨員王亞文到其部任上校秘書,做聯係工作。

張權受到蔣介石的排斥,給他一個聯勤總部中將視察員的虛職。然而,這個職務使他可以到各部視察,為他組織武裝起義提供了便利條件。起義前幾天,張權特別激動。他為自己和王亞文一起受命組織指揮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武裝起義而感到責任重大和無比光榮。當聽到從月浦和浦東方向傳來的隆隆炮聲時,他知道天快亮了。

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為使起義按時成功地發起,張權、王亞文不顧個人安危和疲勞,分頭到有關部隊視察,檢查落實情況。一切安排妥當,隻盼那約定起義的重要時刻快快到來。

起義的前一天,即15日上午,張權去吳淞口,爭取炮兵司令邵伯昌參加起義,以減少斷敵海上逃路的阻力。可是,萬萬沒有料到張賢叛變,敵人的屠刀已悄悄地向起義軍的領導者砍來。張權、李錫佑等先後落人敵入魔掌。

粟裕、張震心如刀絞,眼前呈現出許許多多被捕同誌的身影。一場生與死的較量不可避免,對上海的總攻刻不容緩。

粟裕含著眼淚急切地對張震說:發個電報給軍委和總前委,報告上海起義流產的情況,征詢總攻的時間。

在丹陽總前委的鄧小平、陳毅早已得到上海武裝起義流產的消息,他們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攻占上海。今又收到粟、張電報,遂即複電:

進入上海的政治準備收已初步完成,攻士七海的時間受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