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在忙於籌備開國大典的同時,十分關心上海戰役的進展情況。他們本來想通過武裝起義盡量減少上海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故命令部隊暫緩進攻,待機行動。現在,大規模的軍事較量已不可避免。他們閱畢粟裕、張震的電報,非常理解前線指揮員的心情,決定加快解放上海的步伐。
粟裕、張震收到中央軍委19日關於總攻時間不宜拖得太長電示的當天,即在蘇州召開作戰會議,緊鑼密鼓地部署總攻上海的準備。
粟裕、張震等領導人的每一根神經都繃得緊緊的。他們一邊上報總攻部署,一邊向各兵團、各軍通報情況,命令各部做好準備。同時,囑咐各部要接受前一階段作戰中由於對敵情況不明而受挫的教訓,研究凇滬守敵的戰術特點、軍事設施及防禦工事配係狀況,以便各級指揮員掌握克敵製勝的辦法。
5月22日,粟裕、張震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軍委複示:
同意21日午電所述之攻滬部署,望即照此執行。
隨即由陳毅、粟裕、譚震林、張震4人聯合署名,下達了《淞滬戰役攻擊命令》,決定5月23日晚全線對負隅頑抗的上海守軍發起總攻。
敵人是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的,仍在做垂死掙紮。湯恩伯曾誇下海口,要以火海對付解放軍。他得知浦東守軍反擊成效不大,預感黃浦江口將會被截,退路受到嚴重威脅,如坐針氈,急忙於22日拂曉第三次從市區調75軍增援高橋。該地守軍得到加強鬥誌稍增,又在火炮、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發動多次反撲。我第30、31軍互相配合,浴血奮戰,經過反複爭奪大量殺傷敵人,堅守了既得陣地。
次日清晨,守敵95師一部又向我90師魏陸家宅陣地猛撲一度突破前沿。第90師一副團長在部隊傷亡很大、敵人逼近團部的情況下,率領團直機關幹部、戰士拚死抵抗,擊退突入之敵。另一股敵軍在炮火掩護下突入第92師第275團陣地,抵近團指揮所。在這危急時刻,第275團副政委組織指揮所人員和送彈藥的民工一起出戰,射擊的射擊,投彈的投彈,還有幾人繞到敵側後開火,終將瘋狂的敵人壓了回去,保住了陣地。
楊行、吳淞、寶山方向守敵幾天來懾於我軍強大攻勢,不敢組織大規模反撲,但是敵軍飛機、艦炮一直沒有停止對該地區的狂轟濫炸。
淞滬戰役攻擊命令下達以後,粟裕、張震密切地注視著部隊備戰情況和思想情緒,注視著敵人的一舉一動。22日下午,得報湯恩伯、陳大慶等乘艦出海,在吳淞口外指揮守軍撤退。敵54軍已從真如地區撤走,蘇州河以南市區僅有交警總隊守備,兵力空虛。敵人的大部分兵力已被我吸引到郊區。這些情況的出現,極有利於我實現攻取上海又不打爛上海的目標。粟裕立即命令各部隊於23日夜按所負任務同時發起總攻,迅速全殲上海市守敵。
廣大指戰員日夜盼望的總攻時間終於到來了。他們似強弓上的利箭,從四麵八方射向敵人的心髒,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大上海衝擊。
由於空中聯係早已中斷,吳淞口地區成了敵惟一的海上逃路。湯恩伯集中守軍主力於該地,企圖依托密集、堅固的防禦工事繼續頑抗,保證其部隊和大量物資順利撒出。我軍從一開始就把該地作為截斷敵人逃路、殲滅守軍、解放上海的重要戰場,戰役的第一槍從這裏打響,現在為了減少上海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最激烈的大規模的戰鬥也要在這個地區進行。
在上海地下黨密切配合下,我軍在市區戰鬥進展迅速。至25日上午已完全控製了蘇州河以南市區。
湯恩伯和陳大慶已將指揮所移至吳淞口外的軍艦上。一方麵,他們按照蔣介石的旨意,匆忙而焦急地部署守軍全麵撤退:另一方麵,這些掌握軍政大權、曾鼓吹要與上海共存亡的頑固官員,均在尋找替身準備逃竄。
5月25日下午,陳大慶壯著膽子在自己家中召集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冠冕堂皇地說是為了調整防務,固守陣地,實質上是在安排後事。會上,陳大慶臉色陰沉,以嘶啞的聲音說道:上海保衛戰至此,我們已經得到大的勝利。現在,我們不得不做軍事戰略上的調整。我已經和湯先生說好,今天夜間,蘇州河以南第75、54軍、浦東方向的第37軍全部撤至蘇州河以北,河南隻留下4個交警總隊。第51、123、21軍組成兵團,防守蘇州河北。沿河有高樓大廈,又有蘇州河作屏障,防務十分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