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德軍後撤的戰報後,威廉二世大怒,他立刻命令撤去第八集團軍軍團長馬克斯馮普裏特維茨將軍和參謀長瓦爾德澤的職務,由在烈日要塞戰鬥中表現突出的澤克特和魯登道夫接任。
看到俄國人開始準備對德國發起新一輪的進攻,新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澤克特少將決定先發製人,他的戰略也得到了東線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的同意,為了讓這次出擊更有把握,澤克特和魯登道夫聯名向奧匈帝國做了通報,希望對方可以協助德國一起進攻,奧匈帝國方麵也欣然同意了。
澤克特立刻命令第二十軍、第三步兵師和第六後備旅對付俄第二集團軍,在北麵集中主力打擊俄第一集團軍。其中第一軍從北,第十七軍從東麵夾擊俄第一集團軍,在經過了激烈的抵抗後,俄軍被迫後撤,同時為了不陷入包圍圈,俄第二集團軍也同時後撤了。
看到俄軍節節敗退,奧匈帝國東線總指揮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抓住時機,命令奧軍三十個師全麵出擊,部隊迅速的推進了四十公裏,一舉占領了拉多姆、斯皮夫、科沃爾和羅夫諾地區,好在俄第十、第十一、第十三集團軍和第三十預備役集團軍的十三個師的兵力及時趕到,依靠築壘工事勉強擋住了奧軍的攻勢。就在奧軍準備加大攻擊力度,一舉摧垮俄軍的時候,費迪南大公的一紙調令將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調到了南線,同時南下的還有二十二個師的奧軍,為此東線奧軍不得已隻得轉入防守。
原來南線奧軍在七月末集中了二十四個師的兵力向塞爾維亞軍發動了全麵進攻,塞爾維亞軍總司令拉多米爾普特尼克元帥命令部隊節節抵抗,徐徐後退,引誘奧軍深入普裏什蒂納省境內,然後又出動了主力部隊向奧軍側翼猛攻,奧軍淬不及防,節節敗退,在經過了慘烈的後衛作戰後,奧軍被迫退往卡拉古耶瓦茨,而塞爾維亞軍則趁勢光複了尼什,此役奧軍戰死達四萬多人,短時間內失去了進攻能力。塞爾維亞軍隊也爆發了被奧軍傳染的斑疹傷寒流行病,造成了大量士兵失去戰鬥力,因而也無力追擊。
接到南線戰報,在維也納坐鎮指揮的費迪南大公大為光火,他立刻將指揮南線作戰的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撤職並勒令其退役,同時命令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前往貝爾格萊德指揮南線作戰,畢竟奧匈帝國的主要利益在巴爾幹,對於俄軍他們的興趣並不大,何況因為心愛的妻子死在塞爾維亞人之手,讓他恨透了塞爾維亞人。看到奧軍轉入防禦,隻有兩個集團軍的德軍不敢深入隻得也轉入了防守。俄軍也由於在中俄邊境線上牽扯了很大一部分精力而不敢過分進攻。
得到援軍的奧軍南線部隊,在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迅速的開始了第二次進攻。作為奧匈帝國曆史上最有能力的指揮官,康拉德元帥采取了步步為營,齊頭並進的戰術,讓拉多米爾普特尼克元帥毫無辦法,塞爾維亞軍很快丟掉了尼什,隨後又丟掉了普裏什蒂納省,協約國在南線的形式岌岌可危。㊣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