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本來英法聯軍在西線盡可以防守住德國的攻勢,又在海上對德國進行了封鎖,對德國的戰鬥可以說還有一定的優勢。這次德國人在海上的勝利已經從實質上打破了英國的海上封鎖,加上奧匈帝國在南線的攻勢凶猛,塞爾維亞軍隊已經被迫放棄了首都貝爾格萊德,退守到了普裏什蒂納,使得俄國人終於坐不住了。
一直裝孫子的尼古拉二世心裏一直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知道自己在雙方陣營的主要國家中屬於最弱的一個,一旦他先發製人攻擊德國,德國人很可能改變戰略,聯合奧軍優先打擊俄國,俄國的軍隊將很快被摧垮,何況現在的俄國可沒有後世那樣的戰略縱深,自己工業最集中的察裏津和喀山附近的工業區都在中國軍隊的直接威脅下,更何況由於葉卡捷琳堡的丟失,使得俄國的鋼鐵產量降低了三分之一。
其實尼古拉二世不知道,後世的他消耗巨資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使得國力消耗更大,而且後世的日俄戰爭也會讓他損失更大,當然是除了領土方麵。而且由於俄國是和北疆接觸最早的歐洲國家,兩次中俄戰爭讓他們清醒的認識到了武器的差距,讓絲毫不比現在德國裝備的九一式步槍差的莫甘納辛步槍提前裝備部隊,加上大量火炮、機槍的引入,使得俄國單從軍力上說比曆史上要強的多,至少不會像曆史上一樣三個人才有一支槍。
為了吸引德國的注意力,在英法兩國強烈的要求下(其實就是英法兩國威脅要停止給俄國的貸款和物資援助),俄國開始秘密準備發動一次旨在奪取東普魯士的戰役。為此俄軍總參謀長伊凡吉林斯基將軍進行了周密的計劃。
俄國同德國和奧匈帝國有一條共同邊界,延伸近兩千公裏。現在已經變成俄國一個省的波蘭,形成了一塊四百公裏寬的突出部,這個突出部向西突出三百二十公裏,在西部和西北部與德國毗連,在南部則與奧匈帝國鄰接。它的西部邊界離柏林隻有二百九十公裏。它的北麵是東普魯士,這塊一百三十公裏寬的德國領土夾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之間。俄國一次勝利的大規模進攻,就能把它同整個德國切斷。
這些易受攻擊的地區,德國隻在這裏駐守了第八集團軍和第一預備役集團軍。為此俄國調集了龐大的作戰部隊,但是俄國糟糕的道路狀況延遲了他們的集結速度,直到一九零七年七月十三日,俄國隻集結了第一和第二集團軍的六十五萬人馬,其他部隊則還在路上。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有些頂不住壓力的英法兩國給俄國發出了最嚴厲的外交照會,大戰再也不能等了,為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嚴令俄軍立刻發起進攻。
這時,俄軍總參謀長吉林斯基將軍手上能動用的兵力共計三十個步兵師和八個騎兵師,分成兩個集團軍,由亞曆山大薩姆索諾夫將軍和帕維爾連年坎普夫將軍統率。連年坎普夫統率第一維爾納集團軍,薩姆索諾夫統率第二華沙集團軍,他們的作戰目標已經對準了東普魯士。
接到沙皇嚴令後,吉林斯基將軍也覺得集結時間過長會讓德國人有充分的準備時間,為此吉林斯基決定不再等候其餘部隊,首先向德軍發起進攻。
為了侵入東普魯士,這兩個集團軍都必須走馬祖裏湖區域兩邊的固定路線,連年坎普夫沿著北部邊界前進,於七月十七日越過邊境,薩姆索諾夫則預定兩天後尾隨前進,取道南部邊緣地區。
早些年代史裏芬在馬祖裏湖花了很多時間,在考慮對付這種類型調動的最有效措施。他命令,集中充分兵力對付最先出現的俄軍,然後進攻另一支軍隊。這一戰術十分出色也十分簡單,但在東普魯士統率德國第八集團軍的馬克斯馮普裏特維茨將軍,害怕作出決定。懦怯加上情報不確,使他錯誤地分散兵力,對連年坎普夫的第一集團軍進行了正麵攻擊而不是進行側翼攻擊。這一戰役於八月二十日在貢賓南附近展開;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的第十七軍首當其衝。連年坎普夫擔心被包圍,但是就在他將要退卻之際,懦弱的馬克斯馮普裏特維茨將軍首先命令德軍先撤退了。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同一天到達了邊境,但是由於南部邊緣地區道路狀況極差,他的部隊和馬匹饑疲交加,根本無法立即投入戰鬥,幸好德軍已經在普裏特維茨的嚴令下撤退到了維斯瓦河建立防線,使得俄軍有了喘熄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