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心神寧靜下來,一點靈光集中在上丹田,設法將天頂打開,將身體跟整個宇宙融為一體。
幾個時辰過去了,忽然一聲雞啼傳入耳中,睜眼一看,東方已經泛白。不久張府的人出來了,裏裏外外地忙碌著。天剛蒙蒙亮,張成就跑了過來:“大哥,要走了,你準備好了嗎?”
“準備什麼啊?”葉昊天笑道。
“也沒什麼,嗬嗬。”張成也笑了,“要用的筆墨爹早就準備好了,張升會給我們背著,我們三人走著去。”說完讓張升頭前領路,三個人就此出發。
張升大約十五六歲,腿腳麻利,背上背一個小包袱,包袱很輕,走的時候—跳一跳的。
“張升,走穩點,別摔壞了硯台!”張員外站在大門外嗬斥。
“是,老爺!”張升趕緊落下腳來,慢慢走。剛出小鎮,他的腳步立即又快了起來。
不到一個時辰,大約走了十多裏,來到縣裏的考場。
考秀才又叫童試。童試正規講來不算科舉考試,但考中者可以獲得職稱。
童試每年一次,在府、州或縣舉行,應試者為童生,由知縣、知府、學政主考,考中者授予生員或庠生稱號,俗稱秀才。
考場裏約有七八十人,大多二三十歲,也有四五十歲之人。像葉吳天、張成這樣算比較年輕的,當然還有十六七歲就來的。年齡大的一般坐在後麵,大概有點不好意思。
今年的童試由知縣李若庵親自主考。李知縣據說是多年以前的進士,為官比較清廉,不知得罪了什麼人,做了十年知縣仍未得到升遷。今天他暗中禱告,希望這些人中能有出類拔萃的青年,因為本縣已經連著五屆沒出過一個進士了!若是親手點中的秀才將來有出息,自己也有升遷的本錢啊。
考試開始,李知縣首先鄭重宣布:“盡力而為,不得抄襲,違者逐出考場,十年內不得應試。”
考卷發了下來,葉昊天看了看,主要是“帖經”和“墨義”。
“帖經”就是將書本上的某行貼上幾字,要求應試者將貼住的字填寫出來,類似填空題。
“墨義”相當於簡答題,是一種簡單的對經義的回答。考生隻要熟讀經文和各類注釋文字就能回答。
由於是秀才考試,考的都是基礎知識,沒有策問和賦詩。
葉昊天對這些東西實在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所以盞茶工夫就答完了,交上考卷走了出去。
李知縣有點驚訝,十年主考,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交卷這麼早的人,心道:“莫非是老天開眼了?”
打開試卷看時,他禁不住驚呆了!從頭到尾竟然沒有一個錯誤!
又過兩個時辰考試才結束。所有人員出場等待。李知縣當堂批閱。又一個時辰以後,結果出來了。葉昊天排在第一位,張成在第三位。前十名全部錄入,授生員稱號。
接著李知縣在縣城最著名的灞陵酒家安排宴席,宴請十位秀才。灞陵酒家位於灞河邊,閣樓之上,四麵紗窗,抬頭是夕陽無語下終南,低頭是灞水浩浩不複返,景色極美。
李知縣開場致詞:“難得諸位今番中了秀才,今年是大比之年,希望多加努力,連中舉人、進士,那樣本縣也不無微功。”然後請眾人一一自我介紹。當聽說葉昊天和張成是表兄弟的時候,李知縣連聲讚道:“好!一家出兩個秀才,難得啊!”
然後眾人推杯換盞。酒過三巡,李知縣又道:“如此良辰美景怎可無詩?來,請諸位題詩一首,也算給本屆童試留一段佳話。”
眾人你推我托,誰也不肯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