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凡事以和為貴(1 / 2)

“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人士懂得用自己的情緒、語言、得體的行為何善意的態度去感染、吸引和幫助助他人,使周圍的關係更和睦、更融洽洽。

阿力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協調員,他的職責之一是監督在工地上工作的員工戴上安全帽,他說一開始他一旦碰到沒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腔官調地告訴他們,要他們必須遵守公司的規定。員工雖然接受了他的指正,卻滿肚子的不高興,而且往往在他離開以後,又把安全帽摘了下來。後來他決定采取另外一種方式,下一次當他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時候,他就問他是不是安全帽戴起來不舒服,或者有什麼不適合的地方,然後他以令人愉快的聲調提醒他們,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護他們不受到傷害,建議他們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結果是遵守規定戴安全帽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沒有造成憤恨或情緒上的不滿。

把自己的肩頭盡量和別人擺齊,不故作姿態,不自以為是,不站在別人的肩頭評足品頭、說三道四和指手畫腳,始終保持平等的姿態與對方說話和辦事,才不致於傷及他人的麵子和自尊,才有可能與別人保持友好關係,才有助於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孟子把“天時,地利、人和”看做是戰爭中取勝的三個要件,其實,戰爭如此,政壇如此,幹工作事業如此,人生的成敗也是如此。

“和為貴”,這是古今中外成功者最推祟的處世哲學。《菜根譚》裏這樣寫道:“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澤亦長。”

人在社會上或在工作中表現出的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不僅所肩負的事業存在共性,而且也有很多工作必須依靠合作協同才能完成;否則,互相拆台,暗中作梗,明處搗亂,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大可能的。而讓周圍的人都能捧場與合作,自然需要氣氛上的和諧一致。倘若情感上互不相容,氣氛上別扭緊張,就不可能協調一致地工作。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愛好、追求和生活方式,因各自的教養、文化水平、生活經曆等區別,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個人都處處與他所處的群體合拍。但是,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不可能僅靠一個人的力量,誰也不願意成為群體中的破壞因素,被別人嫌棄而“孤軍作戰”,這就是共同點。

一個有修養的、集體感強的人,能夠利用這一共同點主動熱情地與周圍人接近,以自己的情緒、語言、得體的行為和善意的態度去感染、吸引或幫助他人,使周圍的關係更和睦、更融洽。

與人為善,平等尊重,是與人友好處的基礎。切忌孤芳自賞,自詡清高,給人一種你高人一等的感覺,不平等的態度,永遠贏得不了友誼。

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對自己剛步人工作崗位的子女這樣說:“注意和領導同事搞好關係”。父母最關心的正是子女在工作單位中人際關係怎樣,懂不懂事,會不會做人。每個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也都希望自己能與領導同事和和氣氣,相扶相助。動機是良好的,但應該怎樣去行動才能實現我們的願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