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這個難題交給了許宗,讓許宗去反複地試驗。許宗一開始嚐試著用普通的石磨來研磨石灰石,但發現石灰石的硬度與石磨差不多少,根本無法達到研磨的效果。隨後,他又改用了鐵磨,這一回雖然能夠把石灰石磨碎,但磨盤的磨損也非常嚴重。據許宗測算,這樣燒出來的水泥,恐怕比鐵還貴,根本無法在實踐中應用。
不過,這個棘手的問題,馬上就要被郝氏父子給解決了。自從郝青冶煉出高錳鋼之後,蘇昊就敏銳地意識到高錳鋼可以用於製作研磨水泥生料的器具。因為高錳鋼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表麵硬度極高,非常耐磨。後世的水泥球磨機,其中的鋼球也正是用高錳鋼製造的。
蘇昊向郝氏父子介紹了水泥球磨機的原理,郝氏父子一聽就明白了,並且馬上著手進行研製。為了製造球磨機的滾筒,郝青還專門建了兩個更大的坩鍋。用於熔煉鋼水。至於郝以宗。則一頭紮進自己的屋子,琢磨整個機械傳動部分的原理去了。
球磨機是通過不停的轉動來實現生料粉碎的,這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保障。對於這個問題,當年的人也有辦法解決。那就是使用水力。豐城作為水鄉,尋找一處水力資源豐富的地方並不困難。郝以宗向蘇昊保證,一個月之內,他一定把球磨機製造出來,不會耽誤蘇昊燒製水泥的大業。
由於許宗一直都在用各種方法試製水泥。成天沒事就去礦區轉悠幾圈的趙洛自然也就聽說了此事。其實許宗已經製造出了一些水泥樣品,雖然達不到後世水泥的質量,但在趙洛看來,也已經是十分驚訝了。
“若是水泥的成本能夠降下來,日後我們修路、修橋、蓋房,都可以用這水泥了。”蘇昊解釋道,“不過,時下還顧不到這些,還是先造出一批水泥。用於修築這座水壩吧。”
在趙洛與蘇昊暢談水泥問題的時候,馬玉一直蹲在地上,拿著一支炭筆算著式子。此時,他站起身來,對蘇昊說道:“改之兄。我算了一下,若是在此處修壩,壩高10丈,壩底也是10丈。壩頂3丈,那麼總共該用土方8000立方丈。若是一個民壯一天能挑50立方尺的土石。那麼總共要用16萬個人工。改之兄,你看看,我算得對否?”
蘇昊接過馬玉遞過來的演算紙,略略看了一眼,笑道:“獨文兄,你現在已經有點水利工程師的勁頭了,這麼一會工夫,你就把土方和人工都算出來了。我看過了,這個算法沒什麼問題。若是能夠用一些機械來助力,恐怕人工還能用得更少一些。”
馬玉沉浸在興奮之中,他說道:“且不說什麼機械助力了,我隻說照這個算法,若是征用2000民壯,那麼隻需80日就可壘起這座大壩,想想都讓人心動啊。改之所授的這些工程計算方法,使小弟茅塞頓開,現在才知道過去讀的那些經書,都是白費時光啊。”
“打住,打住!”蘇昊連忙攔住馬玉,“獨文兄可萬萬不可這樣說,回頭吳老夫子該找我算賬了。我想過了,等這個水庫修好之後,你還是得回書院讀你的聖賢書去,我可不敢拿這種俗事來耽誤你的錦繡前程。”
馬玉大搖其頭道:“改之兄謬矣,這修水庫,造福百姓,才是聖賢之道。你讓我見識了這番世界,我哪裏還能坐回到那書院中去?我已經想好了,此生再不考慮科舉之事,就隨著改之兄多修幾座水庫好了。”
“我也沒打算一輩子修水庫的。”蘇昊道,“等到此間事了,我還打算回書院去好好讀幾年書,回頭考個什麼進士啥的。這沒職沒權的,就算想辦點什麼事情,也不方便啊。”
馬玉點點頭道:“改之兄胸懷大誌,小弟佩服。不過,小弟心意已決,日後就做這修水庫一件事了。想這大明天下,讀書人不計其數,也不在乎少我馬獨文一人。然這修水庫之事,尚無人去做,吾當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