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媛、雅士與香(1)(1 / 1)

名媛、雅士與香

中國曆朝曆代有很多帝王、後妃、大臣、文人、名妓都鍾愛香,在香的世界裏沒有尊卑貴賤,我們隻統稱為雅士與名媛,雅士如春秋的孔子,戰國的屈原,漢代的漢武帝,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五代的李後主,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明清的宣德帝、陳繼儒等,名媛有漢代的趙合德,唐代的楊貴妃,五代的花蕊夫人,宋代的李清照,明代的董小宛,清代的席佩蘭等,他們不僅愛香、用香,還製香、頌香,在他們的文章、詩詞歌賦裏有大量讚美香的倩詞麗句不勝枚舉,他們都是當時的風流人物,引領當時的用香潮流。

孔子是一代思想家、哲學家,聖人,也是第一個提倡用香、讚美香的人,他曾讚美蘭花空穀幽蘭,也稱蘭花為“香祖”。《孔子家語》中有如此的讚歎:“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屈原特別提倡用香、佩香,在《離騷》裏描述到“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意思就是披戴著江離和白芷,以秋蘭作為衣帶上的佩飾。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疆土有限,因此,那時的香料僅僅就是蘭、蕙、芷、蕭、柏、艾、鬱、椒、桂、辛夷、茅等香草、香木類的,味道清雅,使用的方式有焚香、佩戴、沐浴等。

由此可見,戰國之前,人們已經有用香的意識,但是,並沒有形成係統的用香製度和儀軌,也沒有專門的用香器具,這是中國香文化的萌芽階段,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階段為後代奠定了用香的基礎,並且上升到了精神層麵,而不僅僅隻是祛疫驅蟲這類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了。

漢武帝時期是中國香文化發展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時期,漢朝出現了專門為焚香所設計製作的器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博山爐。因為,當時皇帝信奉道教,博山爐就是依照道教描繪的仙山設計出來的,爐蓋設計成仙山的形狀,上麵還有神獸、樹木等,下麵可以盛放熱蘭湯,下麵的水汽與上麵的香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顯現出海上仙山的奇麗景象,因此,博山爐也成為後世所有香爐的設計基礎,幾乎所有帶蓋的香爐都是依其演變而來的。

由於這個時期開始有大量的異域香藥進口,如沉香、青木香、蘇合香、雞舌香,香料的多樣化也使得用香有了更加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