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提是獲獎!沒得獎的話《天使艾米麗》當然也會賣的不錯,但肯定沒有得獎之後的價格高,影響力也沒有拿到獎杯高。
戛納電影節近年來的商業化讓熱內本來十分有把握讓電影獲得一個主競賽單元的獎項,再加上本屆戛納的評審標準就是“感性重於知性”,還有什麼會比一個法國姑娘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孤僻內向的女孩兒變成一個收獲了愛情的姑娘更符合這個標準的嗎?
還真就有!那個澳大利亞的導演巴茲·魯赫曼帶來的《紅磨坊》給了熱內重重的一擊!
看完了預告片跟劇情介紹之後熱內差點兒沒掀桌子,媽蛋,這是來砸場子的吧?是吧?
同樣的色彩絢爛,在顏色上麵的運用登峰造極;同樣的風格複古,讓觀眾忍不住會沉迷於過去的時光之中;同樣的是關於愛情的電影……兩部電影簡直撞梗太多!
區別在於一個是愛情浪漫喜劇,另一個是愛情悲劇,他的電影裏麵女主角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愛情,魯赫曼的電影中女主角則是在找到自己的愛情之後掛掉了,為電影又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種種比較簡直讓熱內心塞的要命。
唯一能夠安慰自己的就是自己電影中的女主角無論是長相還是演技都比《紅磨坊》中的妮可·基德曼強。
可是現在《紅磨坊》這部來自好萊塢的歌舞大片成為了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這讓熱內有種不好的感覺。吉諾·雅各布近年來一直大力推行戛納電影節的商業化,本屆電影節居然還有像是《怪物史萊克》這種完全商業化的動畫片參加競賽,他很懷疑對方會不會為了討好好萊塢,加大電影節的影響力而強行推《紅磨坊》上位,這簡直讓熱內都快要鬧心死了!
但是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跟瑪格麗特這個同樣來自好萊塢的姑娘說?而且那個巴茲·魯赫曼還跟她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就將她推上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寶座,第二次合作鞏固了她票房巨星的地位,在這姑娘麵前說人家不好也太那什麼了。
所以熱內就隻能暗自歎氣,委婉的跟瑪格麗特解釋了一下其中的內情。
“我們的電影有個勁敵,《紅磨坊》,你知道的,妮可·基德曼跟伊萬·麥克格雷格主演的愛情悲劇,講的還是十九世紀的法國巴黎的故事,在競賽上麵天然的具有優勢。再加上戛納最近幾年一直致力於將自己的影響力推廣到全世界,在獲獎影片的選擇上麵也更加商業化,我很擔心《天使艾米麗》會因此而沒有收獲。”
雖然每部電影後麵都會有公關跟私下的交情在推動,畢竟戛納的評委總共才十個人,不像是奧斯卡那種幾千人在做評選,很容易就會受到各方麵的影響。熱內自己就通過他在法國的人脈跟公司本土的性質原因得到了好幾個法國評委的支持。但架不住吉諾·雅各布這老家夥在背後的操縱啊!
他要是一心想要將戛納的影響力推廣到好萊塢而對《紅磨坊》讓步的話別人也阻止不了他,畢竟他才是這個電影節後麵的真正大佬。
“《紅磨坊》?”瑪格麗特眨眨眼,她還真不知道這部名片居然參加過戛納電影節,對這部電影最大的印象也就是妮可·基德曼因為這片子拿到了一個奧斯卡的提名以及因為拍攝這部電影跟伊萬鬧出來的緋聞。沒想到現在居然能讓熱內這麼發愁,那麼在電影節期間一定要去看看。
不過看到這麼發愁的熱內,瑪格麗特還是安慰了他,畢竟同時作為導演跟製片人他在這方麵的壓力確實很大,電影要是不賺錢的話他就沒辦法讓別人繼續投資自己的下一部電影,那麼籌備了好幾年的電影也就要繼續拖下去。這真的是挺愁人的。
“別擔心,讓,要相信你的自己的才華,更何況這裏是法國,《天使艾米麗》要比《紅磨坊》有優勢多了。”瑪格麗特說,
她這句話倒也不是純粹的安慰,法國人一向驕傲而又排外,《紅磨坊》這片子可不是他們本土出產,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還是製片公司,一水兒的好萊塢標準製造。以法國人向來瞧不起好萊塢商業流水線的習慣跟戛納的一貫審美標準來看,這片子未必能夠在電影節上麵拿到想要的獎項。
而且她才不相信熱內沒有靠著自己在法國根深蒂固的人脈們對評委施加影響。看看今年的電影節評審團的人選們,十個人評委裏麵有四個是法國人,剩下的六個人裏麵分別是來自瑞典、英國、意大利、突尼斯、美國,中國台灣。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評委們都是獨身一人,他們怎麼跟四個人的法國本土評審人員比?
瑪格麗特搖了搖頭,無論是從哪個方麵來說,《紅磨坊》這片子都沒有什麼戛納的獲獎相,熱內純粹是杞人憂天,隻不過是當局者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