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1 章(1 / 2)

不過看在瑪格麗特的眼裏這其實就是一個精神病跟一個中二病的愛情遊戲,典型的法國藝術片,劇情乏味的讓她昏昏欲睡。

對於一個長年遭受病痛折磨、心理陰暗的要命的人來說女主角的病態心理完全算不上是什麼值得人驚訝震撼的東西,某種程度上來說她還覺得這位於佩爾女士演得其實有點兒假,因為她看起來太精神病了,完全不像是一個真正的精神病!

好吧,或許這麼說有些奇怪,但實際上瑪格麗特對精神病的了解可不是於佩爾這種完全靠自己的想法塑造角色般的膚淺,她可是有切身的經驗體會的。天知道如果不是這小妞兒的生長環境跟長輩的教導和自己極強的控製力她會變成什麼樣子,要知道無數個午夜夢回之間她都在那個夢世界中剖開別人的胸腔掏出心髒一刀一刀的切碎。真的要感謝她的爺爺跟奶奶,給她塑造了一個強大的道德框架又灌輸了一大堆的正義觀念,否則的話沒準兒這家夥就成為了新一代的連環殺手了!

然而即使如此,在漫長的跟病魔奮鬥的日子中也不能指望她有多麼的陽光燦爛,又不是勵誌小說中的主角,總是用著一種偉大的心態看世界。

所以現在的那些表現精神病人內心的電影中也隻有她的好友李奧納多·迪卡普裏奧的《美國精神病人》真正的讓她感同身受,而伊莎貝爾·於佩爾,這位法國的國寶可沒有跟一堆精神病人相處上好幾個月的經曆,即使演技不錯,但依然跟真實性相差甚遠。

實際上瑪格麗特以前是看過這位女士的作品的,她在演技上麵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基本上都是一個模板演下來,幾十年都不待改變的。但影評人們就是吃她這一套,觀眾也覺得好,可謂是典型的一招鮮闖天下。

這位女士自己曾經說過她不喜歡過度表演,生怕自己的過度演繹會破壞電影,尤其是藝術電影的真實氛圍。

影評人們評價於佩爾的演技強大之處往往會這麼形容,“很多時候,我們在觀看伊莎貝爾·於佩爾演出的電影時往往覺得她的表演並沒有什麼亮眼之處,但電影表現出來的效果卻都很有說服力,無論是飾演楚楚可憐的女人還是變態的老太婆她都能讓人接受而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

歐洲演員一直有遵守真實感的自覺性,在這裏你很難找到十分外放或者是很誇張的表演方式。很多人在演繹的手法上麵都非常內斂,無論是伊莎貝爾·於佩爾還是凱瑟琳·德納芙都是這方麵的代表性人物。阿佳妮那種震撼式的演技在歐洲的常態中是種例外,可謂是少之又少,不能作為一個類別來談。

而於佩爾的這種表演方式則是讓瑪格麗特想起了電影史上那個很有名的效應,來自前蘇聯的電影導演列夫·庫裏肖夫。

他為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無表情的特寫鏡頭,並且將這個鏡頭分別和一盆湯、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個小女孩的鏡頭並列剪輯在一起讓觀眾們觀看。結果這些人對演員的表演大為讚賞。他們認為分別莫茲尤辛很好的表現出了饑餓,悲傷及愉悅的感情。但實際上三組鏡頭中,莫茲尤辛臉部表情是一樣的,在不同的環境中觀眾會自發感受到演員傳遞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動。

不過看在瑪格麗特的眼裏這其實就是一個精神病跟一個中二病的愛情遊戲,典型的法國藝術片,劇情乏味的讓她昏昏欲睡。

對於一個長年遭受病痛折磨、心理陰暗的要命的人來說女主角的病態心理完全算不上是什麼值得人驚訝震撼的東西,某種程度上來說她還覺得這位於佩爾女士演得其實有點兒假,因為她看起來太精神病了,完全不像是一個真正的精神病!

好吧,或許這麼說有些奇怪,但實際上瑪格麗特對精神病的了解可不是於佩爾這種完全靠自己的想法塑造角色般的膚淺,她可是有切身的經驗體會的。天知道如果不是這小妞兒的生長環境跟長輩的教導和自己極強的控製力她會變成什麼樣子,要知道無數個午夜夢回之間她都在那個夢世界中剖開別人的胸腔掏出心髒一刀一刀的切碎。真的要感謝她的爺爺跟奶奶,給她塑造了一個強大的道德框架又灌輸了一大堆的正義觀念,否則的話沒準兒這家夥就成為了新一代的連環殺手了!

然而即使如此,在漫長的跟病魔奮鬥的日子中也不能指望她有多麼的陽光燦爛,又不是勵誌小說中的主角,總是用著一種偉大的心態看世界。

所以現在的那些表現精神病人內心的電影中也隻有她的好友李奧納多·迪卡普裏奧的《美國精神病人》真正的讓她感同身受,而伊莎貝爾·於佩爾,這位法國的國寶可沒有跟一堆精神病人相處上好幾個月的經曆,即使演技不錯,但依然跟真實性相差甚遠。

實際上瑪格麗特以前是看過這位女士的作品的,她在演技上麵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基本上都是一個模板演下來,幾十年都不待改變的。但影評人們就是吃她這一套,觀眾也覺得好,可謂是典型的一招鮮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