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代表了托爾斯創作的最高成就,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這本書會使我們感受到一種心靈的複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複活!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美好的感情卻毫無知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複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
美好的生活來自於美好的靈魂
《複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
《複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是托爾斯泰思想探索和藝術探索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它代表了托爾斯泰創作的最高成就。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複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為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製官僚製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麵、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人術三分。以托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紮。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在《複活》中,托爾斯泰塑造了一個為自己既往的過失而懺悔和贖罪的人物——聶赫留朵夫。這部作品的原始素材來自托爾斯泰從一個法官那裏得知的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姑母家的蜱女,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又因被指控偷竊而受到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子,深受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準許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得知這個懺悔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後,托爾斯泰立即意識到它所包含的內在價值,對這個素材一直縈繞於心。經過近十年的反複構思寫作,六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部他一生中最後的重要作品。
托爾斯泰說:“人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為造福眾生所創造的人間的美,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統治別人的種種手段。”當然,這也是《複活》中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親身經曆過種種貧困潦倒後所領悟出來的精華思想,然而,這種思想是很具片麵性的,直到他想拯救自己(娶卡秋莎為妻)而慘遭失敗以後,他終於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活在世界上抱著一種荒謬的信念,以為我們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要知道,既然我們被派到世界上來,那是出於某人的意誌,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可是我們斷定我們活著隻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顯然,我們不會有好下場。”《複活》寫了聶赫留朵夫因為良心覺悟而懺悔的過程。
《複活》會使我們感受到一種心靈的複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複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小正是《複話》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嗎?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山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抑或這就是使《複活》不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