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就要有鑽研精神,持之以恒,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無數事例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李嘉誠就是與“懶”無關,與“勤”有緣的人……
李嘉誠語錄:
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力努力,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智慧闡述:
但凡成功人士,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務實主義者,他們每天都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管這些事看起來有多麼平凡和卑微。李嘉誠在不同的場合曾經多次談到做人的基本態度,他曾經談到這麼一件事:“我做人的宗旨是刻苦、善待別人,還有好勤奮和重承諾,也不會傷害他人。”
我們常見這樣一種對比:一個大學生畢業來到社會上,往往躊躇滿誌,自以為滿腹經綸,可以大有作為。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卻往往士氣銳減,甚至變得消沉起來,因為事實上他的實際能力比不上那些“小混混”。“小混混”雖然缺少文化,卻擁有社會知識,懂得世態人情,而大學生雖然不乏書本知識,卻不懂得社會,在人際關係上處於弱勢。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不僅僅是知識,而是一種堅持下去的刻苦精神。
李嘉誠由於家庭生活所迫,不僅走向社會很早,而且十分早熟,在他還隻是個14歲少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體察世事人情了。這可以說是他遠遠聰明於一般後生之處,也是他一生作為的重要準備。
茶樓工作異常辛苦,工作時間長達15個小時以上。店夥計每天必須在淩晨5點左右趕到茶樓,為客人們準備好茶水茶點。白天茶客較少,但總有幾個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時光。李嘉誠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夥計休息時,他還要待在茶樓伺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時候,茶樓打烊時,已是夜半人寂了。李嘉誠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說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這對於一個才14歲的少年來說,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鍾調快10分鍾,定好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後來,他將這一習慣保留了大半個世紀。而在今天,大家都知道李嘉誠的手表永遠都比別人的快10分鍾,這早已成了商界交口稱讚的美談了。
正是因為找工作的加倍艱辛,才使李嘉誠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他真誠敬業,勤勉有加,很快便贏得了老板的賞識,他也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在許多人中,包括一些MBA畢業生在內的一些求職者身上更多的是一些傲氣和浮躁,缺少的是一種從底層開始的務實精神。對於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從基層幹起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隻有沉得下來才能成就大事。無論你多麼優秀,剛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或新的企業,都要從基本的崗位幹起,了解情況,積累經驗。一走出校門就隻想搞策劃、接管理,可是你對新的企業了解多少?對基層的員工了解多少?比如你想要月薪不低於1萬元的待遇,而這樣待遇的崗位在任何企業都是相對重要的,在這樣的崗位上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和責任,稍有閃失,對企業造成的損害都不是小數目。沒有哪個企業敢把這樣的位置讓剛走出校門的人來掌握,那樣做無論對企業還是對畢業生本人都是很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