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終於來了。1988年底,杜輝廉與他的好友梁伯韜共創百富勤融資公司,李嘉誠當即決定幫助百富勤公司,以報答輝廉相助之恩。
杜粱二人各占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其餘股份,由李嘉誠包括他在內的18路商界巨頭參殷,如長江係的和黃,中資的中信、越秀等。這些商界巨頭也得到過杜輝廉的幫助,所以接到李嘉誠的邀請後,便欣然允諾。他們都和李嘉誠一樣不入局,不參政,目的僅在於助其實力,壯其聲威。
在18路商界巨頭的大力協助下,百富勤發展勢頭迅猛,先後受夠了廣生行與泰盛,還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證券。杜輝兼任這兩家公司主席。到1992年,該集團年盈利已達到了668億港元。
當百富勤集團成為商界小巨人後,李嘉誠等巨商主動攤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其目的的是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好讓杜梁兩人的持股量達到絕對的“安全”線。
李嘉誠對百富勤的投資,完全出於非盈利目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報答輝廉之恩。
盡管李嘉誠並不想從百富勤賺得一分一厘,但李嘉誠持有5%的百富勤股份,仍為他帶來了大筆紅利。這是因為百富勤發展迅速,是市場備受寵愛的熱門股,他不想賺錢也得賺錢了。
20世紀90年代,李嘉誠與中資公司的多次合作(借殼上市、售股集資),基本上都是請百富勤擔當財務顧問,身兼兩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輝廉,仍忠誠不渝地充當李嘉誠的智囊。
因為有證券專家杜輝廉的鼎力相助,李嘉誠在股市上更是如虎添翼,揮灑自如,甚至對股市形成了強大的左右力。
李嘉誠最輝煌的戰績在股市,最能顯示其超人智慧的場所也是在股市。而被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紀”的杜輝廉,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嘉誠的投桃報李,以恩圖報,又使杜輝廉更加專心致誌地回報李嘉誠,一心一意充當李嘉誠的“客卿”。
李嘉誠就是這樣,無論是自己用人,還是求助他人,都特別看重其品質和才幹。因為德才兼備者,才是最佳人選,方能與自己彼此忠誠,相互幫助,攜手共進。
其實,李嘉誠得到“客卿”的大力相助,也是他“善有善報”的延伸。所謂“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假若自己品質不良,沒有“梧桐樹”,又如何引得“鳳凰”來棲呢?
人都是感情動物,隻要你用心對待他人,別人總不會忘了你的好處,日後必會報答。可惜的是,很多人眼光不是那麼長遠,總想著自己是如何如何,而忘記了他人的感受。李嘉誠的做人用人之道,的確值得借鑒。
李嘉誠成功啟示:
人活一世,不能隻顧及自己的利益。我們在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先考慮考慮一下別人的利益和感受,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道路是如此的寬闊敞亮。李嘉誠對待別人是用心對待,並不是簡單的形式主義,不然,怎能得到這麼多“客卿”的回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