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胸懷大誌,自強不息(1 / 2)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路上充滿了各種挑戰和困難,因此成大業者必須自強不息,要有挑戰一切的雄心,做到永不言棄,百折不撓,奮勇向前,隻有這樣,才能開辟一番自己的天地。李嘉誠所具有的堅忍不拔的性格,這就讓他在麵對困難時能夠沉穩地應對。有如此性格的人,幸運之神怎麼會不垂青於他?

李嘉誠語錄: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

智慧闡述:

李嘉誠香港最大的土地擁有者,他的地產、金融、酒店、電力、石油等業務遍布世界各地。《華盛頓郵報》稱之為“最富的華人”。他並非繼承祖業,也非出身顯赫的家業。清貧的家境、苦難的童年、一貧如洗的“打工仔”、“擁有億元資產的巨富”構成了李嘉誠成長、發展的軌跡。他是如何實現這奇跡般的飛躍的呢?

1948年底,李嘉誠租了幾間破房子,雇了幾個工人,創立了“長江塑膠廠”,主要生產玩具和家庭用品。建廠初期,由於資金少,人才缺,因此,采購、設計、施工、推銷都要靠自己。雖然李嘉誠苦心經營,但幾年下來,塑膠廠仍麵臨著很大的困難,李嘉誠沒有灰心,他仍然勤奮地工作,執著地追求著。

50年代後期,通過觀察市場,李嘉誠發現,塑料花在香港市場上特別走俏,而且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塑料花的需求還會不斷增加;在產品外銷中,李嘉誠又發現美洲和歐洲也出現了塑料花熱,幾乎每個家庭、辦公室都要用塑料花來點綴。可見塑料花具有很強的市場潛力。於是,李嘉誠決定轉而主要生產塑料花。

1957年,“長江”的塑料花出廠,投入市場後一炮打響,李嘉誠在香港名聲大振。隨後,“長江”塑料花又銷往歐美市場,獲得了很高的聲譽,長江塑膠廠財源滾滾,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廠。這樣,一幢新型樓房代替了昔日的幾間破廠房,長江塑膠廠變成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

當塑料花給李嘉誠帶來巨額利潤時,他並沒有因自己由一個“打工仔”變成“塑料花大王”而陶醉。他冷靜地分析市場趨勢,一方麵不斷擴大塑料花的銷路,一方麵又把目光瞄向了新的目標——房地產。

李嘉誠認為,香港是個彈丸之地,50年代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不斷膨脹,居民的住宅日趨緊張,因此,地產業的前景不可限量。於是,李嘉誠經過長時間的冷靜思考,以其超人的膽識,果斷地做出了他一生關鍵性的選擇。1957年,李嘉誠在自己工廠附近買下一塊工業用地,靠貸款建造了幾幢住房和一幢12層的辦公大樓,然後出售,收回的錢再用來購地、建房……就這樣,李嘉誠的地產業“滾雪球”式地發展著。李嘉誠知道,香港人多地少,地皮永遠珍貴,因此他經營房地產不是急於求利,而是按部就班地發展著。這樣,到1972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已擁有100多萬平方米的樓字麵積。

70年代,由於石油危機引起了世界經濟的衰退,香港地價下跌幅度很大。李嘉誠高瞻遠矚,認為用不了多久香港的地價就會回升,而且很可能出現暴漲。於是,他看準這一機會,以最快的速度用低價購進大量的土地,並十分冒險地用自己6800萬港元的私款買下了長江實業公司的股票,以此來提高長江實業公司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