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李嘉誠所料,1979年,香港地價果然開始回升,這給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帶來了成倍的利潤。到1981年,李嘉誠已擁有2900萬平方英尺的地盤麵積(建築樓宇的土地麵積),成為除香港政府之外的最大的土地擁有者。
李嘉誠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膽識,果斷行動,孤注一擲,又一次獲得了成功。然而,鍥而不舍、不斷進取的精神,使李嘉誠又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了。
從1977年開始,長江實業公司的業務範圍就已超出地產生產,開始向多元化和綜合化發展。但是,李嘉誠已經不滿足於在華資圈子中打轉,他的目標瞄向了具有傳統勢力暫無華人敢碰的英資集團。
周密分析,敢於冒險,雷厲風行,這是李嘉誠的做事風格。
1977年,香港地鐵要在中區鬧市的遮打站和金鍾站上搞興建招標,許多財團奮起爭標。李嘉誠機智地提出興建優質商業大廈以高價出售,並將商業大廈和地鐵工程同步,以便使地鐵迅速收回巨額資金的計劃,從而使“長實”奇跡般地戰勝了英資財團控製的“置地”產業公司,一舉奪標。這開華資戰勝英資先河之舉,使李嘉誠名利雙收,由此,李嘉誠得到了彙豐銀行等英資集團的信任。
1978年,李嘉誠又購買了老牌英資公司“青洲水泥”40%的股票,使他成了該公司董事局主席。緊接著,他又把自己持有的“九龍倉”1000萬股的股權轉讓給包玉剛,為自己收購和黃埔打下基礎。
1979年9月25日,是李嘉誠事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香港經濟史上劃時代的一天,這一天,李嘉誠鄭重宣布:長江集團從彙豐銀行手中購得英資“和記黃埔公司”22?4%的股權。這樣,長實集團就成為香港曆史上第一家控製英資財團的華資集團。
李嘉誠控製“和黃”開創了華資企業控製英資企業的先例,寫下了香港經濟史上的重要一頁,李嘉誠也成為香港曆史上第一位出任英資洋行總裁的華人,這使世人感到震驚。
在李嘉誠領導下的“和黃”連續作戰,屢戰屢勝。經過12年的苦心經營,到1990年3月,“和黃”已成為香港最大的跨國綜合企業公司,主要經營地產、電訊、集裝箱碼頭、能源和零售五大核心業務。其市值高達301?37億港元,居所有上市公司之首,論其實力,僅次於印刷鈔票的彙豐銀行。
到如今,李嘉誠已連續6年被評為世界華人首富,連續8年雄居港商首席,以逾600億港元的身價名列亞洲首富。
李嘉誠成功啟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隻要有自己的夢想,為自己的夢想艱苦奮鬥,那麼,成功就不會太遠。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豪氣來,相信你的付出絕對不會東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