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語錄:
創業就應該做一件天塌下來都能夠賺錢的事情。
智慧闡述:
創富路上難免遭遇困難,這時如果隻有一點點的機會成功,你會選擇繼續冒險,還是半途而廢?李嘉誠的答案是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用力一搏。
長江公司的塑膠花成功打入了西歐、北歐市場後,很快就以其款式新穎、質優價廉的優勢,贏得了歐洲消費者的青睞。長江公司的產銷量開始大幅度增長。1958年,其營業額達1000多萬港元,純利100多萬港元。
李嘉誠進軍歐美市場的目標已達到了一半,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向北美市場進軍。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屬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消費水平極高,其消費量占世界消費總額的1/4以上。李嘉誠以前也曾陸續承接過香港洋行銷往北美的塑膠花訂單,但純屬小打小鬧,量小利微,根本就不是他所預期設想的。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守株待兔”,是純粹的機會主義,等於是坐以待斃;“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陳舊過時的經營理念,根本就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對於現實狀況,李嘉誠決定主動出擊,盡快占領更大的市場。他迅速抽調人力、物力,展開了強大的宣傳攻勢,設計印製了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和宣傳材料,通過港府有關機構和民間商會打聽到北美各貿易公司的具體地址,然後分別寄了出去,靜候佳音。
李嘉誠的努力果然沒有白費,沒過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饋。北美一家大型貿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誠寄去的畫冊之後,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彩照樣品及其報價都特別滿意,而且回函告知,決定派購貨部經理親自來香港一趟,以便“選擇樣品,考察實力,洽談入貨”。
在現代市場經濟下,光有好的產品還不行,還需要主動出擊,發現市場,創造市場。隻有產品被市場了解到後,被市場接受了,才能保證有好的銷路。李嘉誠的主動出擊,為他贏來了一個大好商機。
機會千載難逢,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更為嚴峻的挑戰。這家貿易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公司,其銷售網遍布整個美洲大陸,對於李嘉誠來說是較大的客戶。這是長江公司的一個機會。但李嘉誠很清楚地知道,香港有眾多的塑膠廠,機會並不專屬長江一家。因為對方來到香港之後,必定會全麵考察香港的各個廠家,然後再挑選最滿意的合作夥伴。
李嘉誠收到對方來函之後,立即通過越洋電話與對方取得了聯係,表示“熱忱歡迎貴公司派員來港”。交談中,對方簡單地詢問了香港塑膠業其他廠家的情況,並表示,如果時間允許,希望李先生陪同他們的人走訪一下其他廠家。確實不出李嘉誠所料,這家貿易公司將會考察香港整個塑膠行業,然後從中選一家作為合作夥伴,也可能同時與幾家合作。
李嘉誠麵臨的又是一場非常激烈的競爭。這次競爭非同尋常,要比信譽,比質量,比規模,鬥智鬥力,方能確定究竟誰能最終贏得這筆業務,溝通將很關鍵。
李嘉誠心中最渴望的目標,就是使長江能夠戚為這家北美公司在港的獨家供應商。雖然他相信自己的產品質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論起資金實力、生產規模來,在香港同業中,勉強隻能算個中遊水平。正是這一點對於和批發商的合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香港有數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塑膠公司,僅就工廠的外貌而言,就令人另眼相看。而長江公司的工廠格局,雖然沒有建廠初期那麼破敗不堪了,但依然令人難以恭維。李嘉誠知道,且不論生產規模,單看工廠的外在形象,就不會給來自先進工業國家的外商留下好印象;而能否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商業交往中,往往是極其重要的。
上次在與歐洲批發商接洽中,盡管李嘉誠勝利了,但應該說其中含有很大的僥幸成分,由於生產規模的不足,差點使李嘉誠的希望化為泡影,這給李嘉誠留下了深刻的經驗教訓。他認識到,無論怎樣,最終都要以實力和規模取勝,這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