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2)

愛管閑事,愛玩閑情

休閑就是生產力。休閑改變生活。這樣的口號標語現在比比皆是。現在也可以不叫作標語口號,可叫作廣告,尤其是那些有休閑資本的城市,恨不得讓全世界人民都到她那個城市去休閑。如是,她這個城市自然也就成了國際化大都市了。而要說起資本來,沒有一個城市是沒有休閑資本的。

我不是在調侃,我是講現實一種。

而另一種現實是,我們的確是,或者從來就是很講究閑情逸致的。2006年初月,我到藏區的農村走馬觀花了一下,發現那裏農家院子裏陽台上養的花,絕對不比城市居民家的少。注意。他們家裏的一樓大多是牛舍和豬舍羊舍。而二樓則是鮮花盛開的。這些農家可能受教育程度不高,經濟收入也不高,也鮮有機會赴歐美出國學習考察,他們甚至也可能不知道李漁為何人,也不會喊出休閑就是生產力的口號,但這不妨礙他們養花種花。在那裏,甚至牆頭上的仙人掌都長得十分瘋狂。

我的觀點是,不知道李漁是何人沒有關係。同樣的,我要把四百年前的這個古人挖出來在今天說三道四的,那也隻是我個人的愛好,純屬我個人的愛管閑事,愛玩閑情。李漁當年寫下的《閑情偶寄》,不是政治和經濟,也不是軍事和科技,它就是閑情逸致,是講生活的藝術。這個問題扯開去講,林語堂早就寫過一本書,但林先生之前,早就有李漁先生。一些人認為李先生的人品並不怎麼樣,但是教人如何生活,卻還是頗有檔次的,這就是他不玩虛的,而是提出了人要有閑情,還要善待閑情。至於說他倡導的閑情逸致,在今天算不算生產力,我就不管了。我覺得滿大街的時尚廣告,化妝品美容店時裝店,這些東西既是物質的,同時又是精神的。而精神和物質,在某些導師看來,是可以互相轉化能量的。能量轉啊轉,所以這個休閑就可能會轉成生產力了。

二00三年前應大運河公司之邀,我寫作了三本關於李漁閑情偶寄的書:《女人好色》、《妖顏惑眾》和《春光乍泄》(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本書談的話題卻隻有一個,那就是女人的聲和容,都算是學習李漁的筆記吧。用今天的話來說,女為悅己者容。李漁老先生落魄時就做了一個相當於今天的美容講師,教那些女戲子們如何取悅於男人,取悅於有錢有權貴階層。目的不算高尚,但從手段以及技術層麵上講,在今天仍有不少可資借鑒的。正如男女的床事,科技再怎麼進步和發達,其基本動作總是類似於廣播操的。正如哲人所言,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但是我們曬太陽的姿勢,倒是可以各種各樣的,而且在哪裏曬太陽跟誰一起曬,要不要塗防曬霜,這些就都是閑話的內容了。

《閑情偶寄》中李漁說過很多的閑話,除了有關女人的聲容,還談居室、談詞曲、談演習、談器玩、談飲食、談種植等等,算是要提高國人全麵的素質,而不隻是對婦道人家說的話。《閑情偶寄》中專門有一節還談了頤養,即今天我們所說的保健和養生之道。李漁所說的養生之道,行樂是第一位,第二位的是止憂,然後分別是調飲啜、節色欲、卻病和療病等等。細看下來,說的也都是大白話。很可能,這個時代就是需要大白話,但是在說的時候,卻一定要說得有情調。《女人好色》、《妖顏惑眾》和《春光乍泄》那三本書出版後,特別因其色彩、圖片和版式而受人關注,我記得有一位老師有一次悄悄地拿來一張人民日報給我,說那上麵在批評你呢,說那書有低俗化傾向呢。還有好事者也跟我說,央視的焦點訪談節目都掃到這三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