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是什麼陣法?”小西行長喃喃地問道。
“啟稟大人:這是大明國的‘弧月之陣’……”服部正全在一旁稟報而道,“正全當年潛伏大明國時,曾在他們的一本兵書上見到這樣的陣形!”
“小西大人:看起來,現在大明國的賊軍已經完全把我們平壤城的南、西、北三個方向都包圍封鎖了……”渡邊次郎的聲音都緊張得有些哆嗦了。
“想不到這大明國人竟是這麼狡詐,擅自撕毀了雙方共同簽訂的停戰協議,不聲不響地就跑來偷襲我們了!八格牙魯!八格牙魯!”望著城下明兵大軍直把平壤城圍得像鐵桶一般水泄不通,小西行長禁不住把牙齒咬得“格格”亂響,心頭卻暗歎一聲:石田君苦心設下的這一條“緩兵之計”到底還是被大明國人識破了,所以他們才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臨城下、直逼而來!
“明鬼太狡猾了!”“明鬼太卑鄙了!”渡邊次郎、來島通明等人也附和著他紛紛破口叫罵起來。
可是,光靠破口大罵也無濟於事!小西行長在握拳跺腳跳罵了半晌之後,終於慢慢平靜下來。他有氣無力地喊過來島通明,低聲說道:“來島君,此刻明軍來勢洶洶,隻怕他們列陣完畢之後便要前來攻城——依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才好?!”
來島通明其實早已懂得了小西行長話中不肯挑明的那一層意思,囁嚅了半天,才憋得滿臉通紅地說道:“屬下久聞大明國乃是中華上邦,素來講究以德服人,不似今日這些明兵狼奔豕突……屬下認為我日本既與大明國簽訂停戰協議在前,倒可據此前去與大明主將理論一番……唉……小西大將,據守鳳山大營的大友義統到現在還沒帶領援軍趕來,我們也隻能拖得一時是一時了……”
“來島君!你真是大日本國第一勇士!”小西行長聽了,激動地衝上前來緊緊握著來島通明的雙手,一個勁兒地搖個不停,眼眶裏還冒出了幾星淚花,“你懂漢語,對大明國風土人情、禮儀製度也十分熟悉——我想來想去,隻有懇請你以本將全權代表的身份出城去和明軍將士理論一番了……”
來島通明一聽,也知道自己這一出城,便是漢人古詩裏所說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了,當下就紅了眼圈,囁嚅地說道:“屬下為了太閣大人‘揚威域外、飲馬海濱、俯取朝鮮、進擊大明’的雄圖大業,已經在大明國裏蟄伏了數十年……這條命早就交給太閣大人了……也罷,就讓屬下出城冒死和明軍將士理論一番,為推遲他們即刻攻城而周旋到底吧……”
李如鬆騎著一匹烏騅寶駒,昂然立在陣前,舉目觀察著平壤城周圍的地形,沉靜得如同一尊銅像,一副指揮若定的大將風範,令四周將士見了個個歎服不已。
他身旁是行軍中途追趕上來的身負向導之責的朝鮮防禦使高彥伯。和高彥伯同來的還有數百名熟悉平壤周圍地形的朝鮮將士。他們目前都被李如鬆編成幾個小隊分別派到了圍住平壤城的幾個明軍方陣隊伍中去擔任向導了。
高彥伯有些敬畏地看著李如鬆,竟不敢向他囉嗦什麼,隻是靜靜地等著他來谘詢發問。原來,在突然接下這份明軍征倭向導職責之前,柳成龍大人和李溢將軍就再三向他們叮囑:李如鬆提督為人剛正有威、沉毅嚴峻,是明、朝聯軍的最高統帥,對他必須畢恭畢敬,遵令而行,不得稍有違逆。而且,當時高彥伯就在肅州行營內見識了李應軾、祖承訓等帶來的李如鬆那番意見是何等的震懾人心!其時,正在議事堂上和宋應昌喋喋不休地爭執著的柳成龍、李溢等人,看到祖承訓遵照李如鬆的意見上前一步抓過那份“明倭停戰協議書”,一把丟到火爐中燒成灰燼,並且傳達了李如鬆的意見之後,他們才肅然噤聲。然後,柳成龍、李溢等人便選派了以高彥伯為首的數百名熟悉平壤周圍地形的朝鮮將士,命他們立即隨同祖承訓、李應軾一道趕上了李如鬆率領的征倭大軍,為他們積極效力。
李如鬆駐馬觀察了一番,抬頭瞧見緊挨北城陡峭而立的那座牡丹峰頂高高飄揚的豐臣氏“三株桐”家紋旗時,不由得暗暗蹙了一下眉頭:這座牡丹峰地勢險峻、居高臨下,與平壤城形成掎角之勢——確是大為可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