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在第二天早上,我與紐特·金裏奇輕鬆愉快的十分鍾的散步。我向他抱怨到共和黨根本沒有一個清晰的日程去爭取美國大眾,而我們對政治和政治家抱有如此憤世嫉俗的態度,以至於所有傳統的詞彙和口號都無法通過信度測試。我斷言,任何一個溝通平台如果想達到效果,就要同以往的任何溝通看起來和聽起來都不一樣,而且實質內容也要有所差別。聽了我的話以後,他深表讚同,轉過身來問我,"那好吧,我們今年就來個有所不同怎麼樣?我們來給美國人民提供這樣一個平台:它不僅能夠清晰地強調我們的原則,而且也是一個能夠切實付諸實施的計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克裏·納特(Kerry Knott),一位擅長溝通的共和黨高級領導人助理,創造了"契約"這個詞來描述紐特的願景。至於剩下的,那就是曆史了。

第32節:第八章 政治案例研究(2)

這就是《美利堅契約》的起源--幾乎每個眾院共和黨提名人都簽名了的簡單文件,但就是它,使共和黨四十年來首次在競選中獲得了多數席位。《契約》在大選日前的幾個關鍵星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表述地如此清晰有力,以至於任何聽到並且理解了的人最後都會讚成它--它創造了一個漲潮,浮起了共和黨的船隻。金裏奇明白當時的競選專家都不清楚的一個問題--隻要給美國選民一個夢想,為他們所關心的事情設定一個積極的日程,並且讓他們感覺到,這些事情都會有人負責,都會得到解決,那麼他們就會投你的票。金裏奇本能地意識到美國人會給夢想者投票的,因為他們本身都願意夢想。

如果能夠了解《契約》裏麵的語言是如何創作的,以及為什麼這樣創作,我們就能夠了解在政治圈中有效語言的誕生過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題目。在早期的概念測試中,這個文件以前的題目是《共和黨美利堅契約》。我曾經私下裏讓金裏奇去掉"共和黨"一詞,雖然這與很多共和黨人的意誌相違背,但是根據民意調查的結果我可以斷定,如果--並且隻要是這個契約的基調是意識形態化的、哲學化的,而非政治化或者黨派紛爭性的,那麼上百萬的獨立黨人和保守民主黨人就能夠被拉到共和黨這一邊。我知道,如果這一文件單純地被看作是共和黨的文件,那麼它的信度就會減弱一些。事實上,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保守主義"比共和黨更受歡迎一些,更多的美國人視自己為"保守主義者"而非"共和黨人"。 我認為,如果文件的題目是《共和黨美利堅契約》的話,那麼上百萬的潛在支持者很可能根本不會去讀。但題目如果是《與美利堅人民的契約》,那他們可能就會持一種開明的態度來對待它。④思④兔④網④文④檔④共④享④與④在④線④閱④讀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