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氣節重於泰山——狼的風骨(3 / 3)

感恩之心與一個人的地位無關,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哪怕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或是怎樣的看待卑微,哪怕是一無所有的乞丐;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曆,隻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蕩世間一切塵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豁達地處理。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隻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說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一切一切道德品質的基石,但是現在很多人卻忽視了這一點。現在的年輕人,自從來到塵世間,都是受父母的嗬護,受老師的指導。他們對世界未有一點貢獻,卻牢騷滿懷,抱怨不已,看這不對,看那也不好,視恩義如草芥,隻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饋,足見其內心的貧乏;現代中年人,雖有國家的培養,有老板的提攜,自己尚未能發揮所長,貢獻於社會,卻也不滿現實,有很多委屈,好像所有人都對不起他,憤憤不平。

知恩圖報是我國的優良美德,這一美德不能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濟發達,競爭激烈而被遺異。

深圳青年演員叢飛,從1995年起,10年間通過義演捐資300多萬元,幫助178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被人稱為“愛心大使”。

但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因為資助貧困學生家財散盡。卻不幸被診斷出身患癌症。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候,那些曾受他資助讀完大學並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卻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那些正在接受他資助的學生家長,有的竟還抱怨,“你不是說供我們孩子到大學畢業嗎?現在就不出錢了,不是坑人嗎?”

後來記者問起叢飛當時有什麼感受,叢飛隻是淡淡地說自己“有一點傷心”。其實,這不單單是讓人傷心的問題,更是社會道德缺失的一種具體表現!俗話說地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十年來,對自己所做出的一切,叢飛肯定沒一心想著將來要得到受助者的什麼報答。但對於受助者而言,得到幫助之後,最起碼應該常懷感恩之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心生抱怨,甚至出口指責。

當然,對叢飛心生抱怨的隻是很少的一些人,但這些還是讓我們不免感到有點難過。施與不能作為回報的訂單,感恩之心卻應該是人們給予施與者的起碼“回執”。但近些年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人已經習慣了市場第一、金錢至上的思維方式,導致其心靈扭曲、道德滑坡,他們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嗤之以鼻。

源遠流長的感恩情懷與傳統,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得不到生動體現?為什麼知恩、報恩的聲音離我們越來越遠?

不會感恩,不僅使人對善舉失去反應,使善良變得麻木,更使人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有這樣一則諺語:幸福,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位深愛你的愛人,一幫信賴的朋友。

感恩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正相反,它是如此的簡單。寫一條短信給上司,告訴他你是多麼喜歡自己的工作,多麼感謝工作中你所獲得的成長機會。這種感謝方式,一定會讓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重用你。感恩是會傳染的,老板也同樣會以具體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謝意,感謝你所提供的服務。

不要忘了感謝你周遭的人——你的老板和同事。因為他們了解你、支持你。大聲說出你 的感謝,讓他們知道你感激他們的信任和幫助。

永遠都需要感謝。推銷員遭到拒絕時,應該感謝顧客耐心聽完自己的解說。這樣才有 下一次惠顧的機會! 老板批評你時,應該感謝他給予的種種教誨。感恩不花一分錢,卻是一 項重大的投資,對於未來極有助益!

真正的感恩應該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激,而不是為了某種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現出 的虛情假意。與溜須拍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報的。一些人從內心深處 感激自己的老板,但是由於懼怕流言蜚語,而將感激之情隱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離老板 ,以表自己的清白。這種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們能從內心深處意識到,正是因為老板 費盡心機的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發展,正是因為老板的諄諄教誨,我們才有所進步,才會 心中坦蕩,又何必去擔心他人的流言蜚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