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更勝曹孟德(2 / 3)

李定國是個憨直人,從沒見過這種能言善辯之人,很快被馬吉翔哄得身心俱軟,墮入其彀中而不覺。由於老馬情商極高,不久就把李定國左右軍將皆哄得團團轉,交口稱讚他是好人。

一次,酒席宴間,馬吉翔對金維新等人講:“晉王功高得封,你們卻仍舊是原職。如果能讓我在皇上左右奔走,必定為諸公討得高爵。”諸人大悅,馬上勸李定國:“馬吉翔原本是朝廷舊人,應該讓他重新入朝擔任要職。如此,他歸誠殿下,日後一定會在朝中照應我們。”李定國深以為然。於是,他推薦馬吉翔入閣辦事。

永曆帝深恨馬吉翔,但又不能駁“恩公”李定國的麵子,不得已而從之。

馬吉翔否極泰來,重掌朝權。相比之下,太監龐天壽智商就低得多。李定國一入安龍,他就畏罪自殺了。

馬吉翔入閣後,一方麵挾李定國之威以要挾永曆帝,另一方麵又借永曆之寵以聳動李定國。內外大權,未滿一月,重歸馬吉翔之手。倘若十八忠臣地下有知,肯定是冤氣衝天。

以為可以與孫可望相安無事,永曆帝就派劉文秀率兵入川。既然得封蜀王,劉文秀很積極,在永曆十年春,他提兵複入蜀地。

一年時間不到,由於孫可望犯滇,李定國急忙把劉文秀招回。由此,南明就無法再對川地加以經營,聽任清軍蠶食鯨吞。

貴陽方麵,心有不甘的孫可望遏製不住怒火,蠢蠢欲動。翰林方於宣為當“開國功臣”,更是極力攛掇:“如今皇上在昆明,李定國相輔,人心漸歸。臣希望國主早正大號,封拜文武世爵,則人心自定!”於是,孫可望意誌益堅,日夜訓練兵馬,隨時準備進擊雲南。

當時,明朝的四川巡按錢邦芑被軟禁在貴陽的大興寺中,深憂國事。他通過人找到白文選,讓他為國出力。

白文選為難:“我本人絕不負朝廷,但隻身一人,絕難成事!”

錢邦芑說:“孫可望屬下的馬寶、馬進忠、馬維興三人,皆是朝廷昔日勳臣,世受國恩。孫可望如果犯闕,一定選用他們為將,到時候,他們三人一定幫忙。”聽此言,白文選心中稍安,私下與三馬相見,相約扶國。

永曆十一年(1657年,順治十四年)八月初一,孫可望於貴陽誓師發兵。他以白文選為“大總統”,以馬寶為先鋒將,合兵十四萬,直撲雲南。十八日,兵渡盤江,雲南大震。

昆明城中,王尚禮私約龔彝等人為內應。人在楚雄的王自奇本來約好要與孫可望夾擊昆明,但他先前因醉誤殺李定國營將,畏罪逃走,率兵遠達永昌,所以沒能及時策應孫可望的軍事行動。

行至距曲靖三十裏以外的交水,孫可望列三十六座大營,軍威赫赫。

昆明城中,李定國、劉文秀二人相顧失色。

劉文秀表示:“昆明城中有王尚禮等人為孫可望做內應,再遲二十天,王自奇在永昌得知消息,肯定會引兵而來。到時候,我們腹背受敵,不戰自潰。不如現在我們還有時間逃往交趾,猶可自全。”

李定國搖頭:“交趾兵也有不少,我們兵力總共才不到三萬,拖家帶口,怎能占領交趾呢?不如我們往沅江、景東方向進發,攻取土司地方安身。”

商討二日,終不能決。關鍵時刻,曲靖的孫可望手下“大總統”白文選突然率全營萬餘兵將拔營而出,決意擁戴永曆帝。他安排好自己的部隊後,先帶十餘騎出奔,直入昆明,入宮與永曆帝相見。李定國、劉文秀不知實情,聞訊大駭,連忙入宮。

白文選說:“此時我們應該迅速出兵與孫可望交戰,馬寶、馬維興等數將皆暗中與我有約,稍有疑遲,事機必露,大勢去矣!”李、劉二人猶疑,以為白文選使反間計,不敢聽信他的話。

白文選看出二人心思,大聲道:“如再遲不發,我輩死無葬身之地!如果我有一字誑騙皇上、有負國家,當死於萬箭之下!我現在先赴陣前,你們馬上整兵速進!”言畢,白文選上馬馳去。

李定國、劉文秀,此時亦無退路,隻得整兵策馬,前往交水安營。他們與孫可望士軍隻隔十裏。對方有三十六營,而李、劉二人僅三營而已。

本來,當白文選忽然叛走之時,孫可望恐人心不附,打算退兵,召諸將計議。

馬寶害怕大軍回貴州後,自己先前與白文選的密謀泄露,便挺身激勸:“白文選所領不及萬人,而我軍十倍於對方,為什麼國主您以白文選一人之故為進退,難道我輩不是人嗎?”

孫可望手下猛將張勝也拍案而起,大叫:“我一個人出馬就可活捉李定國!白文選算什麼東西,何必拿他當回事!”

這樣一來,孫可望大喜,以為軍心可用,笑說:“諸將如此,吾複何憂!”

大清早,孫可望登高,算了算李定國大營人數,知道昆明之兵盡出,就對張勝說:“你可率馬寶等人簡選七千精騎,連夜走小路去昆明城下突襲。城中有王尚禮等人接應。昆明一破,李定國一軍家屬盡在城中,定無戰心!”

張勝得令,約馬寶一同進兵。馬寶忙遣人持密信至李定國營,催促對方馬上出戰,否則張勝提前一步到昆明,大勢皆去。

這一天,是九月十八日。本來李定國約孫可望二十一日決戰,接此信,駭然大驚,忙遍召諸將,命令連夜拔寨,於十九日黎明提前總攻。

孫可望心中有底,從容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