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死難洗一生羞(1 / 3)

清廷內部產生這樣的想法,與其當時的滿洲高層貴族狀況有莫大關聯。順治六年,豫親王多鐸病死。轉年,攝政王多爾袞病死。而後清廷內部政治鬥爭,豪格、阿濟格兩個王爺均被賜死。再後,郡王羅洛輝、阿巴泰、博洛等人相繼病死。順治九年,敬謹親王尼堪又為李定國所殺。所以,除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外,名王宿將,凋零殆盡。清朝富有實戰經驗的軍事領導層,基本不複存在,八旗軍力迅速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清廷才不得不信用漢人“三王”以及洪承疇等前明降臣,並以綠營漢兵為戰鬥主力軍。

由於征兵轉餉,致使數省騷動,又無任何大的進展,洪承疇到任後,不斷受到在京大臣彈劾。作為官場“老油條”,洪承疇以退為進,在順治十三年,他上疏求退,要求回京休養。

順治帝失望之餘,也下詔同意他的請求。洪承疇很能裝,他在揭帖裏把自己的病情寫得活靈活現:“……熱症大發,煩躁有加……每一闔眼,則塘報、本章、兵馬、錢糧俱聚胸中,魂夢思想,語言顛倒……稍一停歇,則喉舌幹枯,氣竟隔斷……如此者,已將及十日,米食全不想下咽……(我)一身固不惜,倘致有誤,封疆大計,關係非小……”

正欲離職之際,孫可望歸降信到,鬱鬱寡歡的洪承疇興奮莫名,假病變真病的衰態刹那全消。

如同打了一針興奮劑一樣,他馬上給順治帝上疏要求帶病留任——其實最大的目的,就是想把孫可望投降之功全部據為己有。

洪承疇一向見人下菜碟,同為“勢窮來歸”,之前南明將領張名斌帶一百多士兵投降,洪承疇立刻下令處決,並把降將的妻妾財產皆沒收入官。孫可望僅攜左右二十人來降,由於他名氣大,是南明“秦王”,洪承疇知道對方利用價值大,立刻破格對孫可望即時薪俸全支,上疏竭力為老孫爭取王爵。

喘定之後,孫可望投桃報李,無論是逢人宣講還是自己上奏,盛誇清朝“連年湖南、廣西以守為戰,節節嚴密,遂致明朝內變,使我決計奔投”——巧妙地為洪承疇歌功頌德,讓順治皇帝和清朝大臣們覺得似乎南明內訌和他自己的投降,皆是因洪承疇在五省經略有方所致。

不僅如此,孫可望投降後,向洪承疇盡告雲貴虛實,畫山川地形圖,把南明諸將士兵的守衛情況一一細稟。洪承疇根據孫可望的指點重新安排軍事計劃,反複研商修改,最終成為“雲南通”。

而後,清軍將西南進軍計劃修改如下:第一,一改昔日三路大軍齊集費餉費糧的作為,先發兩路軍,繼發一路軍,在雲貴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如此,則可免三路大軍齊聚爭糧之弊;第二,一軍入貴州占領省城後,嚴禁分兵誤入崇山深林拚消耗,而是要各軍因地製宜,分守要害,蓄銳養威,協調指揮,從四方八麵合殲南明軍隊。

清廷內部產生這樣的想法,與其當時的滿洲高層貴族狀況有莫大關聯。順治六年,豫親王多鐸病死。轉年,攝政王多爾袞病死。而後清廷內部政治鬥爭,豪格、阿濟格兩個王爺均被賜死。再後,郡王羅洛輝、阿巴泰、博洛等人相繼病死。順治九年,敬謹親王尼堪又為李定國所殺。所以,除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外,名王宿將,凋零殆盡。清朝富有實戰經驗的軍事領導層,基本不複存在,八旗軍力迅速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清廷才不得不信用漢人“三王”以及洪承疇等前明降臣,並以綠營漢兵為戰鬥主力軍。

由於征兵轉餉,致使數省騷動,又無任何大的進展,洪承疇到任後,不斷受到在京大臣彈劾。作為官場“老油條”,洪承疇以退為進,在順治十三年,他上疏求退,要求回京休養。

順治帝失望之餘,也下詔同意他的請求。洪承疇很能裝,他在揭帖裏把自己的病情寫得活靈活現:“……熱症大發,煩躁有加……每一闔眼,則塘報、本章、兵馬、錢糧俱聚胸中,魂夢思想,語言顛倒……稍一停歇,則喉舌幹枯,氣竟隔斷……如此者,已將及十日,米食全不想下咽……(我)一身固不惜,倘致有誤,封疆大計,關係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