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釣叟知她依戀畢、花二女,想得傳授,便道:“似此幺魔小醜本不值計較,無如二妖童都有異稟,偏又生具惡根,不能使他們棄邪歸正,南疆荒山頗多妖人隱跡,如被遇上,定蒙收錄為徒,似此戾質,再得異教傳授,將來造孽無窮,此時不除,勢必貽患。況且養蠱山民眾多,無人統率也易滋事,為此令你速往妖洞承接神位,略為部署,急速追尋妖童蹤跡,殺以除害,免被異派妖人物色了去。如等他們有了遇合,不特除之艱難,日後還要勾結妖黨卷土重來,向你尋仇奪位,事就多了。”玉花聞言,方在盤算,畢真真也知她依戀心意,便道:“修道人除清修外,首重積修外功,此事關係非小,我也急於回山,你急速接位去吧。”玉花無奈,隻得允了。

陳大真因師門規矩至嚴,終覺二妖童是由自己手內放逃,盡管玉花說是接位之後三五日內即往追蹤,仍不放心,惟恐此時疏忽,日後養成大患。其勢又不能和玉花姊妹同行,便向玉花探問南疆諸土人墟寨情形,玉花一一說了。陳太真定下後約和相見之地,先去尋訪蹤跡,自去不提。

玉花姊妹拜別畢、紀諸位師長,先隨無名釣叟趕往天蠶仙娘所居蠶神洞中,見所有厲害蠱種俱被無名釣叟滅去,初頗驚惶,惟恐外麵尚有惡蠱遺留,養蠱人一個不服,便難禦眾。及至細查神壇,除二妖童的本命蠱神外,俱為諸仙俠一網打盡,才知妖女這次竟是傾巢而出,已全伏誅,雖然以後自己法力遠遜妖女,但卻容易駕禦,永無他患。二妖童比較可慮,不日前往搜索,料無漏網之理,本意不是借此濟惡,多作威福,這樣反少操許多心,轉覺此後可以安心學道,徐圖改邪歸正之計,言念及此,大為欣慰。

次日,玉花姊妹便照妖女信號放出蠱火,設下神壇,先令五百裏內養蠱山民克日前來集會。到時當眾曉偷說:仙娘門下徒眾子女多行不義,日前伏了天誅,仙娘也因此受譴遭劫轉世,現經天神降命,令玉花姊妹一正一副繼為蠱神,重訂規章,令眾遵守,違者必加嚴罰。種、姬二童違犯教規,私自盜了本命神蠱逃走,日內即往擒誅;眾人如若相遇,勿為所惑,速急報知,當有重賞,並令傳知遠方各寨山民一體知悉。玉花姊妹在妖女教下,本領道法隻比八惡稍次,人卻和善,極知自愛,當地山民本極尊崇。加以集會時有無名釣叟暗助,設出許多幻象,一時神壇上光華燦爛,花雨繽紛,神仙雲集,飛騰隱現,顯得分外神奇莊嚴,比起妖女專用惡蠱嚇人情形又自不同,不由眾山民不信,俱各死心塌地,敬畏非常。

等二女退神收法以後,與會山民紛紛貢獻金珠寶玉,玉花笑止道:“洞中珠寶金銀堆如山積,我還想用它拯濟貧苦,散將出去。你們終年勤苦,得之非易,我豈忍據為己有?我知你們為了例貢,時常賣去田業,或是出外劫奪,造孽非小。我既重訂教規,不許你們無故侵奪別人財物,再收例貢太沒道理,從今日起,隻許貢獻鮮瓜果、米糧、鹽茶,以使你們盡心。但由各寨寨主承貢,無論何物,每一寨墟至多一挑,不許多貢,其餘例貢全都免去。如因天災人禍,或是人口眾多,衣食艱難,隻要不是偷懶為非,有田不耕,有業不作,可前來尋我,有求必應。”隨將妖女原積存的金銀財物取些出來,按人分賜。

妖女在日聚斂頗酷,山民往往為了貢獻蠱神,傾家蕩產。雖然迷信邪神大深,成了習慣,不敢絲毫怨恨,但遇到誅求無厭之際,想起也覺難耐。照例每次集會,無論貧富,都應竭力貢獻。此次因知是新神接位盛典,又目睹許多靈異之跡,各人戰戰兢兢,惟恐所貢不當神意,好些人默許心願:倉猝應召,不及備辦,貢物太薄,日後定必補貢,求神不要見怪。正心裏打著鼓,聞言俱都喜出望外,尤其是蠱神賜物,視為異寶,榮幸非常,益發感激涕零,歡聲雷動。

二女打發眾山民走後,知已服信,寬心大放,姊妹二人商量留下榴花守洞,玉花即日便去尋妖童蹤跡,無名鈞叟因所去盡是南疆炎荒之區,峨眉派門下誅滅漏網的好些妖邪多半潛伏在彼,恐玉花不知底細涉險,遂詳為指示機宜,如不得已遇上之時,如何應付趨避,免為所算。並告訴道:“五嶽行者陳太真業已先往,你隻尋覓妖童,休管閑事。

妖童如已有人護庇,不問對方法力如何,不可冒失上前,俟尋到陳太真,再行合力下手。”隨即飛回桐鳳嶺去。

次早玉花叮囑榴花幾句,也就起身上路,心想:“沿途都是崇奉本教的山墟蠻寨,這次召集眾山民宣示繼位,不日便即傳播開去。妖童為無名釣叟、陳大真二人驅逐,雖料最後無處存身,隻得往安南、緬甸與國境交界的炎荒深山之中,暫時也許還隱藏在別的山寨以內,二妖童身量瘦小,平日專守洞府和神壇,各地朝拜仙娘的山民極少見到,不比自己昔為女童,時常隨侍出巡,隻能使本命神蠱現身山酋家中詐騙一時,山民信心不堅,又喜妄作威福,不等尋到,便有傳聞。”意欲沿途訪問前行,就便查看眾心是否對己愛戴。又想:“近五百裏內眾山民都已當麵曉諭,如見妖童蹤跡,必來報知,養蠱山民對於仙娘一聲令下,生死不顧,雖隻一日之間,消息必已四達,近處各墟寨均無庸往,即便錯過,妖童一發現,當地山民焚香報信,榴花接報,立即在神壇行法通知,自己再往回趕也來得及。隻遠僻之地,二三日內尚難盡悉。”便舍近處不問,直行法飛出八百裏外,到了荒險僻遠之區方始降落,擇寨降臨,查詢妖童蹤跡,一路搜尋過去。不提。

且說呂靈姑、石玉珠、裘元、南綺四人,因要沿途積修外功,剪除妖人羽翼,離了湖心洲,飛過榴花寨不遠,便即覓地降落。靈姑本意欲想先往昆明、太黎,普洱等地,遊覽滇池、洱海和金馬碧雞之勝,就便往香蘭渚拜訪那位和竹山妖人作對的散仙寧一子,然後遊行雲貴兩省,隨地行道濟人,並在各地山中采掘靈藥帶回山去。裘元、南綺久已懸念大人阿莽、勝男姊弟,難得這次靈姑、玉珠與他倆無心相值,況又盼望自己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