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元微仙子在階下侍立,金靈聖母看得,因餘怒未消,便求教主,“如今闡教門人委實辱我太甚,更有傷損手足之痛;弟子懇請師尊將元微道姑賜死,以報無當聖母之仇,兼雪昆侖諸人辱滅我教之恨!”
通天教主道:“不可,吾自有處置,你等不許私自為難她。”金靈聖母等人隻得含恨退去。
……
再說餘元得了教主賜下的穿心鎖,又往汜水關來,因五雲駝已經走失了,餘元隻得自己走到陣前,大呼:“懼留孫出來見我!”
那懼留孫是個再乖覺不過的,生平謹慎,不肯弄險,對子牙道:“餘元沉海,畢竟借水遁潛逃至碧遊宮,想通天教主必定借有奇寶,方敢下山。子牙,你還與他答話,待吾再擒他進來,且救一時燃眉之急。若是他先祭其寶,則吾必然不能阻擋他了!”
子牙依言出戰,與餘元交談,隻說“懼留孫已經回山”,懼留孫暗地祭起捆仙繩,先下手為強,將餘元又拿了去。
隻是雖拿得餘元,卻仍無法傷他,懼留孫與子牙正議論見,忽然報“陸壓道人至!”二人出迎,餘元一見陸壓,嚇得魂飛魄散——曉得這道人是個厲害的,餘元懇求道:“陸道兄,你既來,還求你慈悲我。可憐我千年道行,苦盡功夫。從今知過必改,再不敢幹犯西兵。”
陸壓哪裏肯憐他!何況曉得天時,截教此番一個大虧是吃定了,豈在乎一個餘元?如何肯放他活命?吩咐擺了香案,向昆侖稽首——卻是陸壓有求於元始天尊,因此這般通氣。
陸壓拜過,花籃中取出一個葫蘆,放在案上,揭開葫蘆蓋;裏邊一道白光如線,起在空中,現出七寸五分橫在白光頂上,有眼有翅。
陸壓道:“寶貝請轉身!”那東西在白光之上連轉三匹轉,可憐餘元鬥大一顆首級落將下來,魂魄往封神台去了。子牙欲要號令首級,陸壓阻止道:“不可。餘元原有仙體,若是暴露,則非體矣。用土掩埋。”遂辭別歸山。
作者有話要說:@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通天教主其實挺無情的,有教無類,其實也說明了“你們這些弟子在我眼中都一般看待”。
聖人無心所以無情,不挑剔你,其實也代表了沒有太多期待。
教主的心很大很空,可以一時垂青,終究不會心係,無當聖母其實也隻是在追逐無望的鏡花水月而已,你不是唯一,沒有誰能是唯一,無論過去,現在,未來。
第130章 那些個你以為是路人甲的路人甲們
元微視角:
餘元一去不回,汜水關守將韓榮就知道不好了,召集了諸將商議。韓榮是個明白人,知道勢不可為,留下來也就是送死;但要說投降,自己做了這麼多年的成湯將官,一旦遇到敵軍就投降,也太沒有骨氣了,難道接下來的幾十年,都要苟活做人?
所以韓榮正在左右為難,這時候副將們也看出來了,就說,這樣,您受了成湯恩德,肯定不能獻關投降,但是這關也肯定守不住的,您不如把印綬放在堂上,把府庫整頓好,棄官不做。這輩子既不見商王,也不見周君,這樣也算兩全其美。
韓榮想來想去,長歎一聲,覺得隻能這樣了,就吩咐大家收拾行李,準備做鳥獸散。
這時候府裏亂糟糟的,韓榮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韓升,一個叫韓變,都是年輕的小將,一看家裏怎麼都一副搬家的樣子?一問,才知道父親打算棄官而走,兩位小將軍就說,等等!這算是怎麼回事!我們去見老爹,有話說!
這時候韓榮正在後廳,準備了香燭,正在對著朝歌方向望空禮拜,念叨祝詞,想著自己做了多年的將軍,如今卻要做逃兵,內心真是非常不好受。
這時候韓升和韓變來了,忙問,老爹,你搬家幹嘛?你是這裏的守將也!
韓榮就說,你們還小,和你說了也不懂!唉,為父也是沒辦法,你們快收拾下,馬上我們要走了,躲避兵災,遲了就來不及了。
兩個少年都不滿二十歲,和所有的年輕英俊的小將軍一樣,這兩個也正是氣盛的時候,宛如當年蘇全忠,此刻黃天祥,那都是斷斷不能束手就擒的!
老大韓升就說,老爹你英明一世糊塗一時,這話千萬別被外人聽到了!您想想,這輩子受了國家高官厚祿,大王把這麼重要的關隘托付給您,一遇到困難就貪生怕死,這做的是啥事啊?萬一遺臭萬年怎麼辦?
老二韓變也說,老爹,所謂‘在社稷者死社稷,在封疆者死封疆’,這話還是您教我們的呢!我們最近也都在演習,正要出戰,我們願意為國效死盡忠!
韓榮聽了兒子這番話,又是欣慰,又是難過,含著眼淚說,你們曉得這個道理,是長大了,為父也為你們高興。但如今周人勢大,這關是守不住的,也不會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