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時期的艱難(2 / 3)

接著,各個地方大起義接連發生了,徐壽輝起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君用起兵於徐州。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滔天大勢。郭子興也是在這些揭竿而起的好漢中起來的,而朱元璋也是從這裏起家的。

郭子興祖籍山東曹州,原是定遠街頭算命先生,一張利嘴頗讓一些人信服。郭子興為人慷慨,他會用算命得來的錢財,約上幾位江湖好漢喝上幾杯,因此在定遠一帶口碑很不錯。這時,郭子興已經從迅猛發展的義軍中看到了自己的出路,因此,他暗暗地與紅巾軍進行聯絡。

後來,在江淮南北連天烽火中,郭子興聯合孫德崖及俞某、潘某、魯某等於至正十二年正月十一日起兵於定遠,定遠和鍾離的數萬百姓起義響應。元朝統治者派兵前來鎮壓,卻懾於紅巾軍的威猛,僅在遠隔濠州城南30裏處進行紮營,並不敢前去攻城。可是,他們卻在不斷地騷擾著各村的老百姓。百姓受驚不堪,便天天有人入城投奔義軍。元軍對百姓的暴虐越來越烈,郭子興的勢力也就變得越來越大。

2月27日,郭子興的軍隊攻下了濠州,郭子興自稱為元帥。饑餓的百姓們一旦成群結夥地拿起武器,闖進地主的宅院、富家的門樓,就會像餓虎撲食,他們的嫉妒與仇恨也會一下子迸發出來,搶掠燒殺便是不可避免的,正義與邪惡的區分也並不總是那麼的涇渭分明。

就在郭子興部隊進軍濠州時,城鄉都陷入了燒殺與混亂之中。菩薩神靈也是自身難保了,皇覺寺的糧倉、衣物、金銀也被掠奪一空,可巧燭倒油傾,烈焰衝天,皇覺寺便被掩埋在一片火海之中,朱元璋也與寺僧們一起逃散。傍晚時,朱元璋無處可以托身,便又返回到了寺中。

皇覺寺離元軍紮營處並不遠,此時,朱元璋與湯和分開回到皇覺寺已經6年了。身處殘破的皇覺寺中的朱元璋,已經聽到了“汝、潁兵起,騷動濠州”的消息,這就如同暴風雨已經來到了身邊一樣,在麵臨起義的大好形勢下,應該何去何從,對於這一決定性的選擇,朱元璋采取了相當慎重的態度。

朱元璋在曾經的乞討生涯中,也接觸到了白蓮教的種種宣傳,他自己更是目睹了人民悲慘的生活現狀。在看到元朝統治者的凶殘腐朽的時候,朱元璋知道天下就要大亂了。此時,作為一個窮和尚,朱元璋暗自為這即將到來的大亂喝彩,他渴望著能夠通過大亂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朱元璋歸寺之後,他一麵在謹依化緣時總結出“示弱”“分利”的做人原則,廣交朋友,準備幹一番事業;一麵又在繼續苦讀詩書,苦練拳腳,從而增長知識和強身健體,以適應做大事的需要。

經過6年的努力,對於文武之道,朱元璋確實是了解不少,他已經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放牛娃,成長為略通文墨的僧人,讓人刮目相看。考慮到當時的這種混亂的局勢,想到在此時投奔紅巾軍的人大多是烏合之眾,統軍人物也是參差不齊,且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和統一的政令,在這種瞬息萬變的形勢下,朱元璋在靜觀其變。

這天黃昏,朱元璋正在燈下讀書,忽聽有人敲窗,湊近一看,隻見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手握長劍,頭紮紅巾,原來是湯和。

湯和進屋後,回頭對後麵的人交代了幾句。經過交談,朱元璋得知湯和已經做了千夫長。湯和看了一眼朱元璋手上的破茶壺,打量著這間殘破的屋子,真誠地對朱元璋說道:“其實,你能夠過得更好些。”

“這年頭,隻要不餓死,我也知足了。”朱元璋說道。

湯和不由得搖了搖頭,當他被郭子興提升為千夫長後,他感到人生有了奔頭,湯和又說道:“如今天下大亂,和尚也要挨餓,不如跟我一起去投了郭元帥,謀一個好的出路。”

朱元璋看看湯和,其實,他早已經懂得了該怎樣去珍惜或許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他更愛惜自己的生命,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應該更有些價值,不想就這麼輕易地被丟掉,他要慎重地走好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