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年譜(2 / 2)

常遇春在開平奪回傳國玉璽,回大都途中,中暑而亡。胡大海征安南得勝還朝途中,中毒而亡。徐達兵出玉門,征天山,把蒙古察哈爾國趕到印度去了。

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朱元璋製定內侍官製,編撰《祖訓錄》,決定興建中都——鳳濠府,下管八個州。

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二月,明軍兩路北征。四月,徐達率西路軍大敗擴廓帖木兒部於沈兒峪口,戰果甚大。四月二十八日,元順帝駕崩於應昌。五月,李文忠所率東路軍克應昌,元太子逃竄。七月,楊憲被誅。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馮勝、鄧愈等六人封公,湯和、廖永忠等三十人封侯。

洪武八年,也就是1375年,詔天下立社學。劉基被毒死。元將擴廓帖木兒卒。

洪武三年至九年,也就是1370—1376年,朱元璋重點抓三事。第一,發展生產,洪武三年從蘇州、鬆江、嘉興、湖州、杭州等地強行遷移無業農民四萬戶到濠州墾荒,又號召黃河以北的山西、山東居民到淮河兩岸開墾,發農具,規劃土地,免征三年稅賦,結果山東等地遷到兩淮居民達二百萬人。

朱元璋認為“養兵而不病於農者莫若屯田”。同時沒收元蒙古貴族財產,在鳳陽地區圈地強迫他們從事農業生產,最多時達到六十萬戶,洪武八年正式頒布《屯田法》。

第二,堅決殺貪除暴安民,禁止流民流動,就地安排生產自食。

第三,加強中央集權製,大封諸子為王,鎮守邊防要塞。同時大封功臣,提倡興辦社學,設科舉取士廣攬天下人才。最有名的著作是《拔儒僧入仕論》《儒道佛三教合一論》。

洪武十年,也就是1377年,李善長辭官,告老還鄉。

洪武十三年,也就是1380年,左丞相胡惟庸以擅權誅,坐其黨死者甚眾。廢中書省及丞相等官,提高六部官秩。安置宋濂於茂州,死於道。

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皇後馬氏卒。空印案發,誅傷者數萬人。

洪武十七年,也就是1384年,曹國公李文忠被毒死。

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魏國公徐達亡。戶部侍郎郭桓坐盜官糧誅,被殺者數萬人。

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1390年,韓國公李善長黨胡惟庸案發,坐誅,牽連被殺者甚眾。

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1392年,四月,太子朱標薨,年三十八,諡曰“懿文”。六月,沐英病卒於雲南,年四十八,追封“黔寧王”。沐英係朱元璋養子,自小陪伴朱標一起長大,感情異常親密,因哀傷太子過度而染病。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二月,“藍玉案”發,涼國公藍玉等被殺,此案牽連被殺者前後達一萬五千餘人。鑒於殺戮過重、枉法難製,朱元璋正式廢除錦衣衛。

洪武二十七年,也就是1394年,潁國公傅友德坐誅。

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1395年,二月,馮勝被逼死。三月,二子秦王朱樉病死。八月,湯和病死,年七十,追封“東甌王”。截至朱元璋生前,開國元勳僅剩下長興侯耿炳文與武定侯郭英。

洪武三十年,也就是1397年,正月,耿炳文為征西將軍,郭英副之,巡西北邊。八月,命李景隆(李文忠之子)為征虜大將軍,練兵河南。“南北榜事件”發生,劉三吾等考官被打成了替罪羊,或充軍或被殺。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朱元璋七十一歲,病死南京,葬鍾山孝陵,與馬皇後合葬深山處,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長孫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