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下海”也能當“老板”。因為“老板”這個詞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叫“老板”的是兩種人。一種是私營業主,另一種是戲班子裏的腕兒,他們往往也是班主。新中國成立以後,工廠商店什麼的不再私有,藝人們也不用再跑江湖,沒什麼人是老板,大家都是“同誌”。吃得開的也不是老板,而是“師傅”。“老板”這個詞,也就從此銷聲匿跡。然而語言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的。“死去”的也可以再“活來”。現在,不但私營業主是“老板”,就連單位領導和研究生導師,也叫“老板”。“師傅”和“同誌”,則差不多變成了明日黃花。至少在東南沿海地區,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說起來“師傅”和“同誌”也是老詞。《榖梁傳》雲:“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後漢書》則雲:“所與交友,必也同誌。”所謂“師傅”,就是教學問、教手藝、教本事的人,“同誌”則是誌同道合者。這倒是古今如一。但在“文革”時期,叫不叫“師傅”,叫不叫“同誌”,可是非同小可。牛鬼蛇神走資派,是沒有資格叫“師傅”叫“同誌”的。那時,這些人都巴不得被人這麼叫一聲,現在怎麼就沒人稀罕了呢?
看來,語言,尤其是流行語,也有點像時裝。有“行時”的,也有“過氣”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點也不稀奇。
其實不“下海”也能當“老板”。因為“老板”這個詞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叫“老板”的是兩種人。一種是私營業主,另一種是戲班子裏的腕兒,他們往往也是班主。新中國成立以後,工廠商店什麼的不再私有,藝人們也不用再跑江湖,沒什麼人是老板,大家都是“同誌”。吃得開的也不是老板,而是“師傅”。“老板”這個詞,也就從此銷聲匿跡。然而語言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的。“死去”的也可以再“活來”。現在,不但私營業主是“老板”,就連單位領導和研究生導師,也叫“老板”。“師傅”和“同誌”,則差不多變成了明日黃花。至少在東南沿海地區,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說起來“師傅”和“同誌”也是老詞。《榖梁傳》雲:“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後漢書》則雲:“所與交友,必也同誌。”所謂“師傅”,就是教學問、教手藝、教本事的人,“同誌”則是誌同道合者。這倒是古今如一。但在“文革”時期,叫不叫“師傅”,叫不叫“同誌”,可是非同小可。牛鬼蛇神走資派,是沒有資格叫“師傅”叫“同誌”的。那時,這些人都巴不得被人這麼叫一聲,現在怎麼就沒人稀罕了呢?
看來,語言,尤其是流行語,也有點像時裝。有“行時”的,也有“過氣”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點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