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見李世民將目光怔怔地盯著自己的臉半晌不移開,似乎在等待自己向他問是什麼兩個字,便問道:“陛下從中看出了哪兩個字?”李世民嚴肅了麵容,看著房玄齡語氣深沉地說道:“朕看出的兩個字,一個是‘孝’字,一個是‘義’字,朕覺得永安縣這個縣名,把它改一下還是很有意義的。”
房玄齡聞言一怔,望向李世民問道:“陛下此話怎講?”
李世民從椅座上起來,倒背著手一麵在地上來回踱步,一麵口中從容地說道:“向社會宣傳孝道,勸人敬老孝老,是大孝之舉;母親病危,割股救母,是作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孝行’;而富而不忘鄉親父老和收留養活著大批災民,則是大孝至愛,是一種難得的‘義舉’。這一‘孝’、一‘義’,兩個字合起來就是‘孝義’。這種‘孝義’之舉,難能可貴,很值得倡導於天下,讓全天下的子民都像這個叫鄭興的大孝子那樣,為創建一個富裕強盛、和諧美好的大唐貞觀盛世,去放光發熱。所以,朕想把這個縣的縣名改改,就叫‘孝義’縣吧。玄齡你看如何?”
房玄齡一麵聆聽一麵不住點頭,望著李世民心悅誠服地說道:“陛下高屋建瓴,一言以蔽之,改‘永安’為‘孝義’,這個縣名真是改得英明,改得恰到好處!”
李世民停下踱步,坐回到龍椅上拿起筆來,望去房玄齡一眼,語氣堅定地說道:“那就這樣定了,改‘永安’縣為‘孝義’縣!”
說著,在奏章上一陣奮筆疾書,很快便瀟灑地批出“改永安縣為孝義縣,並將其孝行倡導於天下”兩行朱紅行體字來。
李世民將批閱過的奏章輕輕一推,推向很專注地看他批閱奏章的房玄齡麵前,看定房玄齡的臉,鄭重其事地說道:“玄齡,這件事要盡快正式製文,文製好後,下達全國各州縣府,向全天下倡導這個叫鄭興的大孝子的孝行和大孝至愛的義舉。你負責,讓門下和尚書兩省抓緊去辦。另外,從今以後,朝廷文辦的一切製文和名表上,就開始啟用新改的縣名‘孝義縣’,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房玄齡將李世民用大紅朱筆批閱過的奏章拿在手裏,站起身望向李世民回答道:“臣下遵命,請陛下放心,一切都會按陛下所言抓緊去辦。”
房玄齡回完話拿起批過的奏章正欲告辭起身離去,卻見李世民突然眯起眼睛望著遠處,露出一副凝神憶事的樣子,仿佛在記憶的長河中一下搜索到了什麼信息,口中輕“哦”一聲說道:“對了,玄齡,朕記起來了,這個叫鄭興的大孝子在朕頭腦裏還有一些印象。十年前,朕和段誌玄、殷開山率義軍打下永安縣時,下帖子邀請當地的文人秀才和德高望重之人來諫言獻策,就曾留意過此人。當時朕見他的諫言很出色,問他說,假如十年後義軍打下了天下,要治理好國家,創建一代祥和、安康的理想盛世,該從哪些方麵著手?這個叫鄭興的大孝子就諫了一條大孝至愛、孝行天下,當以道德和禮教教化子民的諫言,朕對此印象很深,十年過去了,朕的頭腦裏還留有一些印象。”
“是嗎陛下?十年前臣下還在外地任職,當年陛下和段誌玄、殷開山率領義軍打下永安縣,下帖子邀請當地的文人秀才和德高望重之人諫言,此人的諫言,竟然給陛下留下一些印象記住了他?”房玄齡看著李世民,有些詫異地問道。
“對,是有些印象,因為那次諫言出色,讓朕記住了這個人,事情都過去整整十年啦!玄齡,你說這世上的事情奇不奇,當年朕在那裏可是當眾誇下海口的,說義軍十年後一定會掃平賊寇,歸服萬邦,取得天下。看來,還真印證了當年的那句話了。”李世民像是對房玄齡,又像是對自己,深深地慨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