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性好辯的人,《厚黑學》是以荀子“性惡說”為立足地,許多人以孟子“性善說”來駁我,我說道:“孟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今試任喊一個當母親的,把他親生的孩子抱出來,當眾試驗,母親手拿糕餅一塊,小孩一見即伸手來拖,母親不給他,放在自己口中,露半截在外,小孩立刻會從母親口中取出,放在自己口中,請問:這種現象,是否愛親?小孩坐在母親懷中,食乳食糕餅,哥哥近前他就要用手攔他打他。請問:這種現象,是否敬兄?隻要全世界尋得出一個小孩不這樣幹,我的厚黑學立即不講,讓孟子的‘性善說’成立,既是全世界小孩,無一不這樣幹,我的厚黑學非成立不可。”我口雖這樣的說,然而心中也自懷疑,小孩的天性,何以會這樣呢?

後來見小孩見著木頭、石塊和銅鐵等物,都取來朝口中送,心想:此等現象,豈不等於地心吸力,把外麵任何物件,都朝內部吸引一般?回憶在學堂時,教習講心理學,曾說:“人是沒得心的,心中一切知識,都是從外麵來的。例如:看見花,知是香的,是我曾經聞過,看見鹽知是鹹的,是我曾經嚐過,某種事該做,某種事不該做,是我曾聽某人說過,抑或在書上見過。我們如把心中所有知識,一一考察其來源,從耳人者,仍從耳退出去,從目入者,仍從目退出去,其他從嗅覺、味覺、觸覺入者,一一從其來路退出,此心即空無所有了。”又憶圓覺經雲:“一切眾生,自無始來,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我從此著想,就覺得心之構成,與地球之構成,完全相同。牛頓說:“地方有引力,能將泥土、沙石有形有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地球。”我們何妨說:“人心也有引力,能將耳聞目視,無形無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心。”我於是把牛頓的公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到人事上來,果然處處可通。我把孟子的“性善說”,荀子的“性惡說”和宋儒的“去私說”,繪為甲乙丙三圖而細玩,才知人心現象,純是“萬有引力”現象,並無善惡之可言。民國九年,著一文曰:《心理與力學》載入《宗吾臆談》內,創一臆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後來擴大為一單行本,此書算是我思想之中心點。

我是生性好辯的人,《厚黑學》是以荀子“性惡說”為立足地,許多人以孟子“性善說”來駁我,我說道:“孟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今試任喊一個當母親的,把他親生的孩子抱出來,當眾試驗,母親手拿糕餅一塊,小孩一見即伸手來拖,母親不給他,放在自己口中,露半截在外,小孩立刻會從母親口中取出,放在自己口中,請問:這種現象,是否愛親?小孩坐在母親懷中,食乳食糕餅,哥哥近前他就要用手攔他打他。請問:這種現象,是否敬兄?隻要全世界尋得出一個小孩不這樣幹,我的厚黑學立即不講,讓孟子的‘性善說’成立,既是全世界小孩,無一不這樣幹,我的厚黑學非成立不可。”我口雖這樣的說,然而心中也自懷疑,小孩的天性,何以會這樣呢?

後來見小孩見著木頭、石塊和銅鐵等物,都取來朝口中送,心想:此等現象,豈不等於地心吸力,把外麵任何物件,都朝內部吸引一般?回憶在學堂時,教習講心理學,曾說:“人是沒得心的,心中一切知識,都是從外麵來的。例如:看見花,知是香的,是我曾經聞過,看見鹽知是鹹的,是我曾經嚐過,某種事該做,某種事不該做,是我曾聽某人說過,抑或在書上見過。我們如把心中所有知識,一一考察其來源,從耳人者,仍從耳退出去,從目入者,仍從目退出去,其他從嗅覺、味覺、觸覺入者,一一從其來路退出,此心即空無所有了。”又憶圓覺經雲:“一切眾生,自無始來,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我從此著想,就覺得心之構成,與地球之構成,完全相同。牛頓說:“地方有引力,能將泥土、沙石有形有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地球。”我們何妨說:“人心也有引力,能將耳聞目視,無形無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心。”我於是把牛頓的公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到人事上來,果然處處可通。我把孟子的“性善說”,荀子的“性惡說”和宋儒的“去私說”,繪為甲乙丙三圖而細玩,才知人心現象,純是“萬有引力”現象,並無善惡之可言。民國九年,著一文曰:《心理與力學》載入《宗吾臆談》內,創一臆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後來擴大為一單行本,此書算是我思想之中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