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他是想我們看看那個女子的。
那又怎麼不說出來?
他不想先提出來,指望我們主動告訴他。
何必搞這麼麻煩,都是幾個地方人,還講什麼先後。
你猜他為什麼不主動提出來?
猜不出。
很簡單,我看他很在乎這個叫心宜的女子。
何以見得?
這個女子比他強,你沒發現,向陽每說一句話,都要看看心宜的反應嗎?
看得出來。
一個人很在乎另一個人,他必會擔心這個人有什麼不好,也總是不願意聽到不好的話。他曉得我們看相是愛說直話的,要是他提出來叫我們看,看了好,當然是高興。要是不好呢,他會承受不了,這也是他不想聽到的。所以他想讓我們先說出來,那他就主動了。比如說,一個病人從醫院裏住院回來了,自己認為病好了,還高興不起來,要是大家都說他好了,那他就真放心了。
有道理,你看郭向陽這個女朋友怎麼樣?
他不請我看,我才懶得操心。
這是對的,你外公說過,這看相好比是補鍋,一個是要補鍋,一個是找鍋補。要補鍋,是真心,心就誠,他就會尊重補鍋的,補鍋的心情也好,有了當師傅的感覺,鍋就必補得好。找鍋補,是求人,世上最難的事是求人,求人者,先就低了一等,不會有蠻好的心情,是討生活的心情,人家看你補鍋的眼光,也是高處往低處看。都是幹同樣的活,心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要過於隨便,要看得起自己……
半音說:這個道理,你給我說過好幾遍了。
老何歎道:是嗬是嗬,人一講現話,就開始老了。
一回到家,郭如玉就來打聽她兒子的情況,她問得很仔細,很具體。令人佩服郭如玉的是,她兒子把別人請到省裏去玩,竟不請她,而她卻一句怨言都沒有。郭如玉一來,半音便拿著釣魚杆出去釣魚,話不投機半句多,他不感興趣的話題,他便躲到一旁去幹他的事,從來不委屈自己。$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老何陪著郭如玉說話,郭氏作為他夢中情人的地位看來此生是改變不了的了。老何很詳細地介紹了他所看到的郭向陽,其中當然要談到心宜。郭如玉對心宜最感興趣,話後她埋怨老何沒有好好地看看這個女子。老何便給她講了一遍“要補鍋和找鍋補”的道理。郭如玉歎道:古人講得好,妻好一半福,這個化生子常年在外麵混,要是有個好老婆管住他,也就能叫做爹娘的放心了。老何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太想多了。
第三部分第十七章頭炷香(1)
以前過年,要請裁縫進門做新衣服,要殺年豬、打豆腐、燒壓歲蔸,要互相串門拜年、通宵達旦守歲、邀春飯宴請親友。但這些令人陶醉的美好傳統,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的豐富,很快都消失了。衣服、肉和豆腐是買來的,燒的是藕煤和電爐子,大樹蔸看都看不到了,也沒有人串門拜年了……
自從修建了陽山寺後,這個本就不該冷落的節日重新煥發了它的光芒和魅力,使廣大百姓重新認識到:春節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那麼重要。在20世紀90年代,也就是陽山寺落成後不久,在既沒有人提倡也沒有人號召的情況下,突然生出一個不朽的、能夠被所有人都接受和參與的活動來,叫做“給菩薩拜年”。
這個活動很快便改變了了丁縣千百年來的習慣,把各家各戶互相串門拜年的方式化零為整,改作集中去陽山寺給菩薩拜年,從大年三十晚上零點以後到正月初七機關幹部上班的這些天,了丁縣城最熱鬧的地方是陽山寺。一天到晚路上不斷人、香爐裏不斷火、寺內寺外不斷爆竹聲。長途汽車站的上空整天硝煙彌漫,一輛輛滿載著旅客的汽車駛進煙藥味濃鬱的車站,又讓歡度春節的人們帶著一肚子的煙藥味兒離開。屋簷下的算命先生和周邊所有的小販要花大於平時一兩倍的力氣叫喊,才能夠讓他們的顧客聽清說的什麼。了丁縣的每一個家庭都會安排出合適的時間,邀齊全家老少以及來家拜年的親戚,在這個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裏去寺廟裏走走,燒把香、放掛炮、抽張簽、給菩薩作個揖、磕個頭、拜個年。許多同事、同學、朋友、街坊一般也就可以在這裏碰到,就在這條人擠人的麻石台階上互道一聲新年好,就算是拜過年了。很多很久未曾見麵的朋友,大多也能在這裏碰到,在外麵工作回鄉過年的,也會在這裏有意外收獲,往往能見到很難見到的友人。說是給菩薩拜年,其實也給自己完成了拜年的任務。在這樣的氣氛中感受過年的歡喜,體會新年的重要,別有一番味道,因而要形成氣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