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晉升
通常,一般人都討厭別人因特殊關係而獲得晉升。同事們憎恨被提拔者享有特別利益,並經常以批評被提拔者的不勝任來表達他們心中的不滿。
金波成為教委主任後不久,他的女婿胡航便晉升為音樂部的負責人,許多老師批評這項任命,他們認為胡航不辨五音,音樂部上司一職應該由資深的羅群擔任。
嫉妒是沒有邏輯的。其實,羅群根本討厭音樂和小孩子,長久以來他已聽膩了太多學校的合唱團和管弦樂隊,若由他擔任音樂部上司,顯然,他將不會比胡航更勝任(就工作成效而言)。
那麼,老師們的不滿,實際上並不是針對胡航的不勝任,而是針對他破壞了按部就班的晉升製度。
由此可知,層級組織中的職員並不真正排斥不勝任者,他們會批評不勝任,主要隻是用來掩飾他們對被提拔者的嫉妒心理而已。
如何獲得提拔
有些人或許會研究被提拔者的事業曆程,並拿他們和能力相當但沒有特殊背景的人相比較。根據我研究的結果,對於想成為被提拔者的人,我將提出5項具體可行的建議。
找尋伯樂
所謂“伯樂”,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能幫助你晉升的人。有時你得費心地去分辨誰具有這種能力。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機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已到達不勝任階層,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不要太膚淺,仔細深入觀察,你將能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伯樂。
激勵伯樂
“不激勵伯樂等於沒有伯樂”。值得注意的是,在層級組織裏,伯樂幫助你在往上晉升後“他有什麼好處”;如果他不幫助你晉升,他有什麼損失。
在我的研究中,收集了許多這種激勵伯樂的案例,有些過程十分吸引人,有些則卑鄙下流。在此我不想敘述這些例子,相反地,我希望以這一點當作對讀者的測驗。如果你不能靠自己的氣力通過這座橋,那麼你已到達了你的不勝任職位,我的任何建議也將對你沒有助益了。
以退為進
“康莊大道永遠是最好的途徑。”
試想你正置身於遊泳池內,你努力地往高處的跳水板爬,要是當你爬到半途時,前麵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擋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氣,雙眼緊閉、死命地抓住欄杆,既不會掉下來、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無法超越他,這時,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雖然拚命為你呐喊加油,結果還是無濟於事。
同樣地,在工作上的層級組織中,如果你的上一層職位被某個不勝任者(擋路人)占住,那麼你花再多力氣或你的伯樂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將徒勞無功。這種困窘的情況,我稱之為“瓶頸之塞”。
讓我們再回到剛才遊泳池的情況,為了到達跳水板頂端,你必須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階梯,橫越到另一側沒有障礙的階梯,然後順利地爬上頂端。
同樣地,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通道,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通道往上晉升。這種策略,我稱之為“迂回法”。
可是,在投注時間和精力於采用“迂回法’’以前,你得確定你的情況真的符合“瓶頸之塞”——換句話說,在你上麵職位的人確實是個擋路人。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升,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隻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他將獲得晉升,屆時出現空缺,你的伯樂便能立即提拔你。
要有彈性
每個伯樂所能幫助你的,有一定的極限。打個比方說,經驗老道的登山者固然能夠幫助較弱的登山者和他爬得一樣高,但是這名帶頭人必須再往上爬才能再提拔那名後進的登山者。
然而,假使第一位伯樂未能升得更高,那麼被提拔者勢必再找尋另一個能升上高位的伯樂。
“新伯樂永遠是最好的伯樂!”
爭取多位伯樂的賞識
“多位伯樂的共同賞識,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指伯樂人數乘以個別提拔效果)。”乘數效果的產生,係由於這些伯樂在他們的談話裏,不斷地互相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他們決心提拔你。假使你隻有一個伯樂,你便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