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敬業精神,踏實肯幹(1 / 2)

敬業精神是個常談常新的老話題。從與上司關係的角度講,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人就嚴重缺乏敬業精神,而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善於表現敬業精神。

敬業的動機無非有兩個:一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放眼於未來的發展;二是為了達到上司的滿意,得到上司的青睞。當前工作單位中敬業精神的嚴重匱乏越來越成為下屬與上司之間不好相處的重要原因,日益為人們所關注。

1995年12月,北京市社會心理所就北京市民的工作態度開展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競有l 9.0%的被調查者對工作“比較不滿意”和“很不滿意”,21.5%的人表示自己沒有在工作中投人大部分或全部精力,僅僅有37.9%的市民在業餘時間“經常”或“總是”考慮工作。在不滿意者中,最不滿意的地方集中在管理和利益方麵,63.9%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重選擇職業,要調到別的單位,做不同的工作”,準備在一年內辭職或“跳槽”的竟達到20.6%。對於不滿意於工作卻仍留在目前崗位上的人進行進一步分析表明,隻有153%的人是要“繼續為單位效益的好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希望“盡快調到一個好一點的單位”或“先等等看,如果單位狀況沒有好轉就調走”的達36.1%,餘下的人29.2%認為自己“沒有地方可去,隻能留在單位”等待,19.4%是“沒想過,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份調查資料充分表明,目前在工作中人們缺乏敬業精神的問題是相當普遍相當嚴重的。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情緒浮躁,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工作的大有人在;人浮於事,應付公事,得過且過,混日聊天,無進取精神,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也不在少數;心猿意馬,身在曹營心在漢,腳踏兩隻船,一手抓單位一手抓外快的人也很多。特別是許多剛剛走下高等學府殿堂的年輕人,由於對職業選擇的不滿意或者對物質待遇的不滿,不安心工作,精神不振奮的現象很嚴重,成為一些上司頭疼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當前逐步打破“大鍋飯”、“鐵飯碗”,引入招聘與合同等競爭機製,精簡機構勢在必行的形勢下,越來越會影響下屬與上司的關係,越來越不利於個人的發展。

任何一個上司都力爭使自己主管的單位做出成績,拿出一些光彩的東西來,那樣他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個、幾個乃至一批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的下屬,需要一些下屬踏踏實實地為他幹事。何進從大學經濟係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一個研究所,該研究所大部分工作人員都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何進感到壓力不小,但他也發現大部分工作人員對工作都不很認真,於是他一頭紮進工作中,為了工作方便,索性住在辦公室,從早到晚埋頭幹業務,8小時以外加班加點。其他同事打撲克、閑聊等事情他很少介入。他的業務很快提高上去了,在經濟研究方麵成為研究所的“一支筆”,並逐漸受到所長的重用,越來越讓他感到在這一方麵離開何進就如失去左膀右臂。所長對何進的敬業精神很欣賞,經常在其他部屬麵前誇獎何進,還對他的加班加點予以物質鼓勵,在同事的眼中,何進就是上司的“大紅人”。在上司的周圍缺乏敬業者的環境中,你若能以敬業的形象出現在他的身邊,很快就可能得到重視,成為上司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