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麵前,不要逆來順受,也不要過分謙讓,應該大膽地向上司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醜話說在前頭”,在接受任務時談好報酬更易讓上司接受。爭利要把握好度,既不爭小利,不計較小得失,又不得過分爭利。當然,折扣的方法有時也很奏效。
當我們考慮工作究竟是為什麼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比如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等等,這些都是可以上電視或發新聞的話,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們是為利益而工作,比如金錢、福利、職務、榮譽等等,否則就未免太虛偽了。在當今市場經濟體製下,我們說為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
爭利是應該的
之所以強調在與上司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爭利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有那麼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會爭利而頻頻“吃虧”。不會爭利大致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敢爭利,甚至連自己應該得到的也不敢開口向上司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給上司造成壞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種是過分爭利,利不分大小,有則爭之,結果整天跟在上司屁股後喋喋不休地講價錢、要好處,把上司追得很煩。依我們的觀點,這兩者都不會爭利,爭利也有個技巧問題。
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我們的祖先總結出的道遭地地的“真經。”在同等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較勤懇認真,但在分房時,一個“有苦難言”,對上司隻提了一次要求,雖然自己結婚5年3口人擠在一間破舊的平房裏,但另一位卻三天兩頭地找上司訴苦,有空就撥撥上司腦子裏麵分房的這根弦,結果被優先考慮,而他的那位老實的同事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難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嗎?
有些人認為向上司要求利益,就肯定要與上司發生衝突,給上司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也有人一心想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不講價錢,隻要上司重用,什麼都不敢提,結果往往也是一事無成。幹好本職工作是份內的事,要求自己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就越多。如果你不善於爭利,常常在評職稱、晉升等方麵被同事占了便宜,那麼在你的上司心裏也會產生對你的不良影響,甚至認為你的能力差,活動能力遠遠不足,善良點的或許會產生一些憐憫的想法但也無濟於事,善於思考的可能考慮到你把一切不公平都會歸罪於上司,心術不正的可能因為自己做了手腳而認為你隻能當“王八”。所以.從這些角度看,不爭利更能影響你和上司的正常關係,吃虧並不是福。
隻要你能為上司幹出成績,向上司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會滿心歡喜。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的多麼“老實”,上司也不會欣賞你。事實上,從領導藝術上講,善於駕馭下屬的上司也善於把手中的利益作為籠絡人心、激發下屬的一種手段。可見,下屬要求利益與上司把握利益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處理上下關係的互動手段。因而,連馬克思也曾批判禁欲主義者,說“滅絕情欲”的禁欲主義“連對火爐旁的狗也不會發生什麼鼓舞作用”它不過是為了獲得而成為“禁欲的然而隻能是從事’生產的奴隸。”
趙忠祥在《歲月隨想》中的“義氣與職稱”一篇就專門談過自己為評職稱而爭了一爭的經曆,寫得實實在在,沒有任何嘩眾取寵的痕跡,讀來著實讓人有同感。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爭是光明正大的。
君子爭利,謀之有道
向上司要求利益大有學問,關鍵是要把握好火候和技巧。
執行重大任務以前,爭取上司的承諾
現實表明,上司在交辦重要任務時常常利用承諾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對下屬而言這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對上司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實、穩定,他堅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上司在交代任務時忘記了承諾,或不好做出承諾,你應該提前要求你應該得到的,這不是什麼趁火打劫,上司也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