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貼心”就好,不必“知心”(1 / 1)

“知心”不是美德,而是災禍的種子;朋友、夫妻、兄弟同事之間,無不如此。

“相交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這是人們對朋友易交,知己難尋的慨歎。

其實這不是慨歎,毋寧說是一種真實,有值得思考之處。

交朋友以“知心”為最高境界,其實是做不到的。

家是人生活的堡壘,有不欲為人窺見的隱私,人的內心也有一個不欲為人知的隱私堡壘,在這個堡壘裏,他是主人,有無上的權威,一旦這個堡壘被攻破,再也沒有隱私,他便會發生失去隱蔽物、暴露在眾人麵前、缺乏安全感的慌亂;而為了重建這個堡壘,他會離開攻破他內心堡壘的力量,甚至施以報複,消滅那個力量,以保持堡壘的不能再被侵犯。

所以,“知心”是不可能的,不但你知不了別人的心,你也不願別人知你太多的心。而若強欲知心,便會引起對方的抗拒,啟動他的自衛係統。這對兩個人的關係自然會有負麵的影響。

如果你是個靈慧的、很容易知別人之心的人,那麼你千萬別自以為聰明,向對方表現你的知心術。

三國時代的楊修太聰明了,很會揣摹曹操的心思,照道理,曹操應說“知我者,楊修也”,可是他卻把楊修殺了,原因就是在於楊修不時把他的聰明表現出來,讓曹操失去安全感。

一個人如果心裏麵想些什麼你都知道,你想他會不會學曹操!

對上司、對同事、對朋友,甚至對兄弟、夫妻之間也都是如此!“知心”不是美德,而是災禍的種子。

因此。與其“知心”不如“貼心”!

知不知心是另外一回事,表現出來的是要貼心。

所謂“貼心”,簡單地說就是“體貼的心”一種主動關懷對方的心和被動傾聽對方心聲的心!這是在感情上和他交流,這麼做,對方會感受到一種溫暖而不是壓迫。如果你對他的心思也有所了解,那麼不可表現得太多,也不可表現得太深,而且應針對無關緊要的事來表現,其他的事,裝做“魯鈍”好了。有時候甚至還在恰當的時刻表現你的魯鈍,也許他會對你的魯鈍不以為然,但對你卻是絕對的放心;不過,在態度上仍要表現出和他的“貼心”,否則你和他的關係也會產生變化。

你呢?最好不要要求有“知心”的朋友,因為一旦有人知你的心,你的日子也會難過的, “貼心”就可以了,而這也正是“朋友”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