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定程度上的屈尊俯就能夠更有利於發展協調的人際關係,你願意而且能夠這樣去做,這就是順應性。它是與某些類型的人或在某個確定的環境下搞好工作關係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意思就是先要慎思而後敏行,說白了就是不能腦子裏剛一想到什麼就馬上要去做或說出來。
你應當在任何時候都三思而後行,這是一條真理。
你到老板家赴晚宴的那副形象和你到朋友那裏打紙牌時的形象絕不會是一個樣子;還有在球場上的你和在商務會議上的你可能判若兩人。另外,你去博物館看展覽時的表現與你在春節前夕的狂歡會上的表現能一樣嗎?當然不能。
你之所以能順應時勢而不斷改變自己,是因為你早已意識到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和被人接受,就得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你是對的,關鍵的一點是:你應進一步提高懂得要在什麼時候和如何表現出順應性的技能,應學會順應所有類型的人和各種環境,其結果是,你會發現你獲得了從未想到過的成功和大家的歡迎。
每個很在行的商人都知道,如果你在一個國家——比如說日本吧——做生意,就必須了解和尊重當地的特定的文化習俗,注意文化差別。可能你得學會如何鞠躬,或如何在與人打交道時表現得更謙恭、馴順、溫和。為什麼?因為它雖然有點顯得一本正經,但對你來說卻是十分重要的。
懂得順應與你同處於一個工作場所裏的各種類型的人,同樣是值得敬重的和不可小視的。你也許意識不到,你的幸福和快樂、你的工作效率、你的未來發展都可能取決於你與人們的關係處得好不好,而關係能否融洽則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順應能力決定的。
代紀萍是一個活躍熱情的女老板,即便是打電話時也是不改本色。她喜歡在餐廳與人約會,而且常常總是先到一步。你第一次與她會麵,她熱情地握著你的手,問你是否喜歡來點茅台酒。然後叫上一杯一邊品著一邊講起她第一次在喝這種酒時的體會,她確信你會樂於聽到這些。
你們這頓飯共吃了兩個半小時:15分鍾用於談生意,20分鍾聊新聽到的笑話,其餘的則都花在聽代紀萍講她的成就和興趣。席間,她還與餐廳經理和3個侍者交上了朋友。
顯然,代紀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蝴蝶”。除非你也是一個“蝴蝶”(在這種情況下,你們的約會就可能會持續4個小時而不是兩個半小時了),否則的話,如果你想使這次碰麵能帶給你一樁成功的生意,你就需要順應她,迎合她。
如果你不是個容易屈己遂人的人,如果你總以一種態度對待所有個性類型的人,那麼你在與“蝴蝶”的約會中就不會有太多的運氣,或者一味以自己不變而應別人萬變,那就會失去與另外3/4的人做生意的可能,聽任自己與別人建立關係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
然而,要說真正的有心人是在滿足別人需求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得到滿足。我們的研究表明:
絕大多數人並不像他人以為的那樣有萬金油一樣的順應性。
但他們能夠學會更好地發展他們的順應能力。調整自己來順應在工作場所中與你打交道的任何人。
調整自己的“角色位置”,而不是完全改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