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怎樣避免自己也淪為“美女蛇”(2 / 2)

“今天要穿這件衣服,襪子要穿這種顏色,鞋要穿這一雙。到達對方那裏,一定要轉達我的話,你先說一次給我聽聽,看你是不是完全記住了。”

一天到晚喋喋不休地幹涉孩子,也許在旁人看來,會以為這種嚴格教育之下的孩子,一定是有禮貌、聽話的孩子,其實,這隻是暫時的幻影,一旦孩子的忍耐力已經到達最高限度時,便會爆發出小人性格。

在這種母親的嚴厲教育下成長的孩子,雖然平常的反抗不明顯,但長期壓抑情緒的結果,會使孩子的性格發展有所偏差。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的“偏執狂”類型者,便是“反叛社會倫理”型者所撫養長大的男人。

如果父母真的關心孩子、重視孩子未來的發展,則應該為孩子留下金錢所買不到的“財產”,而這種“財產”便是自主性與自立性。不可過分自由,也不可過於規律化。

通常“反叛社會倫理”型者都是短視,僅注重事情的表麵而不重視其根本。樹木要有紮實的樹根,才能長出堅固的樹幹、茂盛的樹葉以及豐碩的果實。為人處事也一樣,即使小如拿筷子的方法、喝湯的姿勢,也不可忽視,這樣才能培養出正常的人格。

為人父母的,應該有深遠的見識,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不可過度地限製孩子,隻在必要時為孩子提出適當的建議,或是適時地幫助孩子,因為父母的職責僅是教導,而非幹涉。

所謂真正的自由,應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父母,應該灌輸孩子這種正確的觀念,此外,資深的職業婦女教導新進員工的道理也是一樣。

莫對他人實施壓製

雖然“反叛社會倫理”型的母親,也與天下的母親一樣地愛護自己的孩子,遺憾的是其嘮叨的性格,卻使培育出來的孩子成為呆滯的可憐蟲。

每個人的能力與性格,就如同礦區裏的石頭一樣,有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差別,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能力與性格,誰都不能取代誰,這是自然的法則。我們隻要遵循這種自然法則,便能正常地生活在世上。

人生的意義,在於親自以自己的才能努力發展自我,而非一味地效尤他人、迷失自己的本性。此外,利人利己的生存,生命才有意義,若自私自利地為生活而奔波,則生命將暗淡無光。

一味地隨著自己的意思,將孩子塑造成自己所喜歡的類型,是世界上最自私的母親。

像這種行為等於是對孩子實施嚴格的品質管製,亦即施行TQC(整體品質管製)。我們都知道TQc是用於商業管理方麵,將這種TQC實施於人身,實在是一種不人道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