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對小人下屬“引蛇出洞_(1 / 1)

小人下屬是這樣一些人物,他們大都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中生長出來的,代表著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活動能量,對上司的管理目標,往往表現出程度不同的離心傾向,是妨礙上司順利實現管理的“地頭蛇”。顯而易見,上司單靠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來壓服他們,是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這樣做,上司勢必付出較大的代價,有時甚至會取得相反的效果。惟有運用計謀,十分巧妙地製服他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這方麵,許多上司喜歡用“引蛇出洞”的策略。

“引蛇出洞”,在軍事學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計謀。蛇,指強敵;洞,比喻良好的陣地條件。強敵又得地利,不好對付。如果調動其脫離良好的陣地,就能使敵人化強為弱。運用在寫字樓裏的“引蛇出洞”策略,是指上司通過各種巧妙的手段,將有礙管理的小人下屬,調離其原來的人際環境,使其化強為弱,從而迫使其就範,服從自己管轄。

小人下屬們表現為以下各種占山為王的蛇類。

——長期在某處工作,與其他人結成錯綜複雜的裙帶關係,成為獨霸一方的“地頭蛇”;

——被某一宗派勢力推舉出來的代言人;

——在某一特定的環境裏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隨的特殊人物;

——具有某方麵的特長,由於周圍的人群整體素質較差,沒有遇到強勁對手,因而不可一世,成為這個單位裏的吃香人物;

——由於和某個重要上司建立了特殊關係,受到他的青睞和寵愛,因而自覺高人一頭,我行我素,成為此地的一匹不服管教的“大蟒”;

——在該處資格最老,工齡最長,盡管本事不大,但非得他說了算,誰也奈何不得的又臭又硬的攔路“蛇”;

——依靠自己精心編製起來的關係網,企圖和上司進行權力競爭和實力較量的野心家。

以上種種人,都具有以下兩點共性:第一,對上司從事正常的管理活動構成了一種威脅;第二,他們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隻要迫使其脫離現有的環境,他們很快就會失去原有的威力和能量。為此,精明的上司,對此類下屬,必須堅持一個“調”字,想辦法使其脫離原有的“山洞”,然後使其就範。

然而,精心設計種種謀略,往往要比實際運用容易得多。在實際中運用“引蛇出洞”策略,難就難在引字上,這是因為被引的“蛇”由於長期占據地利、人和的優勢,自然不會老老實實服從上級的調遣,甘心離開得天獨厚的寶地。這其間就少不了要展開一場激烈的較量。為了穩操勝券,上司在引“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當某單位存有兩個以上“地頭蛇”時,上司應采取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方法,在一定的時期內,隻能集中精力設法調其中的一個,不得急於求成同時對兩個以上目標一起下手;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結合運用假癡不癲策略,盡量隱瞞自己的真實用人意圖,十分巧妙地將攔路“蛇”調走;

——對於個別厚著臉皮賴在原單位不走的攔路“蛇”,隻要主權牢牢掌握在上司手裏,就應該毫不猶豫地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堅決將其調走;

——在特定的條件下,通過滿足被調者的一些個人小要求將其調走,從而使某一宗派勢力因為失去主心骨而自動解體,這樣的做法是合算的;

——盡力取得上級的理解和支持,以壯大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可以防止惡人先告狀,使自己陷於被動防禦的不利地位;

——準確評估新環境的人事基礎和工作條件,對“蛇”引出調入後可能出現的新的人際關係應作出大致不差的預見,在此基礎上應精心選擇最具有製服各種攔路“蛇”的群體功能的環境;

——將“蛇”調定之後,其他的治理措施應該立即銜接上,以防止新“蛇”產生。

總之,“引蛇出洞”的關鍵,就在於能否調動對手而不是被對手所左右。即使遇到的“蛇”十分強大,隻要能夠設法調動他、擺布他,那麼,上司就依然占有絕對優勢,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