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一個人在家庭上遭受打擊,又在人生路上經遇了風雨坎坷,其內心的痛苦總是難以描述的。但,他並沒有被痛苦壓倒,他調適心態,以堅強的毅力,拿起手中的筆繼續“戰鬥”!喬士成繼 《唱給母親》、《駕馭心情》、《聖潔之愛》三本文集出版後,其姊妹篇《心海放歌》、《思路花雨》、《感恩歲月》這三本文集即將付梓問世。短短幾年裏,就有如此筆耕豐厚的累累碩果,實為可喜可賀!
他無愧是從解放軍這個大熔爐裏冶煉出來的一個人才。帶著軍人忠於祖國、心向人民、報效國家的美德走回家鄉。他從不打麻將、喝大酒,對那些世俗粗魯的低級趣味更不沾染追求。他追求的是把讀書與寫作作為人生的一大樂趣,讓知識淨化自己的靈魂,讓學識陶冶自己的情操,讓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得到升華,讓“筆墨當隨時代”,與時俱進地謳歌共和國新生活的和諧與美好。
每天無論多苦多累,也要堅持業餘文學創作,這是喬士成無悔的選擇。他從實踐中認識自我,從生活中鞭策自我,從創作中創新自我,從卓越中超與自我。風花雪夜他不愛,無病呻吟他反感,虛無縹緲他遠離,麵對世間的美好永遠充滿著熱情和希望。軍人那特有的堅韌精神,新聞職業養成的對事物特有的敏感,構成了他特有的創作藝術之路。他把貼近生活、表現時代、謳歌美好,始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他堅持寫作題材的多元化,新聞體裁中有消息、通訊、特寫,文學創作中有詩歌、感悟、散文和評論等等,這些樸實、快朗、向上的文章和作品,無不體現了他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普通勞動者的這一宗旨,更滿足了不同讀者不同品位的多樣化需求。
他認為,一個人在艱難與困惑麵前,不需要哀歎,而需要勇氣和信念。每個人都會在生活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可在執著的追求中實現有價值的人生。要用“戰鬥”的曆程和業績,填補情感的空白;要用鞭打假醜惡的文章,夯實向往的未來。他回首過去,不是欣賞自我輝煌,而是為了把警鍾敲響,怎樣彌補不足的地方,像當年當少先隊員那樣,朝氣蓬勃,天天向上。
他懂得,拘謹取代不了幽默,僵死取代不了生機,板著麵孔硬裝嚴肅,就永遠看不到別人的微笑。在的這三本文集中,他的詩歌、散文包括評論,從感悟到構思,從主題到個性,從形象到邏輯,從國家之大到螻蟻之微,自然的、社會的、曆史的、現實的、心靈的,都被他納入藝術表現的世界,字裏行間無不留下了他熱愛人生、眷戀生活的執著與微笑。
他以更多的筆墨寫他所熟悉的鄉情、親情、友情和愛情。特別是在《感恩歲月》中,由於對往昔歲月留戀的情感過於深厚,他雖然忙碌於現職,但有關往事的種種影像,由此憶起那些曾經相遇、相識、相知,並曾悉心栽培他的導師和戰友們,卻總能在記憶與夢境中閃回、撞擊心房,使之產生一種返歸和重現的衝動,在對往事的緬懷與尋找中體會心靈家園的寧靜與快樂。他就像一棵忍冬樹,無論在風欺雪壓的逆境中,還是風調雨順的陽光裏,都能夠化平淡為神奇,化困苦為甜蜜,化惆悵為樂觀,這是一種陽光人生的品格,一種豁達不屈的精神,這一切都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和藝術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