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情緒心理學,做自己情緒的主人(1)(1 / 3)

關於情緒的管理,有這樣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如果能夠控製自己的激情、煩惱和恐懼,那麼他就勝過國王。”

一個人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是否懂得去控製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製。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曆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憤怒時,不能製怒,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積極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不被別人的情緒汙染

著名的心理學家艾利斯曾說“人的情緒不是由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觀念產生。”人生有時像看電影,電影上的人哭了,於是我們就哭;電影上的人笑,我們也笑。有時有人罵你,於是你沮喪好幾天;有人說愛你,你又幸福好幾天。情緒在這人生中猶如跌宕起伏的海洋,仿佛完全不受自己控製。那麼,是誰在控製著你的情緒?是誰讓你一會兒快樂一會兒又不快樂。是你自己,還是別人?

不要讓別人的情緒汙染了自己,我們要堅決抵製情緒的汙染。情緒汙染主要是指壞情緒對生活的影響,壞情緒造成心情不暢的氛圍。而這一點,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體驗過。出門旅行碰到不講道理的司機;在單位,遇到情緒不好的同事朝自己發火;甚至在家庭中,有時一方情緒不好,結果弄得一家人都不開心。壞情緒相互傳染,最終導致他人情緒的不愉快,嚴重起來,甚至會深刻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在心理學上,可以用著名的“踢貓效應”來描述這個狀況:單位的領導罵了員工小王;他很生氣,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覺得窩火,正好兒子回家晚了,“啪”給了兒子一耳光;兒子捂著臉,看見自家的貓就給它狠狠一腳;那貓衝到外麵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輛車,司機為了避讓貓,卻意外而不幸地軋死了旁邊的一個小孩。

美國知名專欄作家哈理斯這樣說,“踢貓效應”中的每個被他人影響情緒的對象都是情緒被他人控製的人。你的情緒由他人的行為來主宰,在完全自己不自覺的狀態下,產生非理性的行為,破壞了自己的生活。不僅僅“踢貓”,我們還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言論:“我今天好倒黴,因為我碰到糟糕的客戶。”“我的命真苦,因為我的同事都很厲害,害得我不能出頭。”“我越來越老了,長了好多皺紋,都怪我的工作害的。”說這些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把自己的情緒交到了別人的手上。

李先生在一個平麵媒體工作,他比較煩惱,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情緒沒有初入職場時那樣好了。原本以為是由於工作壓力大的關係,後來發現其實不然。症結在哪裏呢?那就要從他的新上司說起了。他的上司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總想讓他人與自己的喜怒哀樂“同步”。每當他的心情愉快時,希望周圍的人也跟著自己高興;每當他的心情不好時,別人也不能流露出一點歡樂。由於被上司的情緒汙染了,所以,李先生總是不自覺地就有了壞情緒。

李先生的上司這樣的症狀,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不良情緒傳染綜合征。這是一種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它會嚴重破壞和諧的社會及家庭環境。諸如,還有的人在單位遇到難題後,回家便看誰都不順眼。雖然,這隻是一種輕微的心理障礙,但卻是需要值得我們注意的“常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