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情緒心理學,做自己情緒的主人(2)(1 / 2)

走出自卑,建立自信人生

自卑心理是指一個人嚴重缺乏自信時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敵。自卑心不是天生而來的,往往是因為自我評價不恰當而逐漸形成的,客觀上講是由於個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屢遭失敗而造成的。自卑心理典型的表現有以下幾條:遇到困難時,首先懷疑自己的能力;辦起事來優柔寡斷,總怕把事情辦錯而被人譏笑;常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做事總愛後悔,總覺得辦得不如意。

自卑心理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根本的一點是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評價。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有自卑心理的人就不容易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容易把絢麗多彩的生活看得漆黑一片,使自己陷在自責、後悔、悲觀的情緒中。如果上麵四條表現你有其中一條,就說明你有自卑的可能。

事實上,自卑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現象,許多看似自負的人內心深處藏著深深的自卑。但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會妨礙我們進步,是人生成功之大敵。所以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克服。

下麵這些途徑和方法頗具操作性,有助於人們擺脫自卑,走向自信,你可以試試看:

一、用補償心理超越自卑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製,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麵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製。正是這一心理機製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許多成功人士的動力,成了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們的自卑感也愈強,尋求補償的願望就愈大。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由於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分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其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

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不僅是私生子,出生微賤,且麵貌醜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他對自己的這些缺陷十分敏感。為了補償這些缺陷,他力求從教育方麵來汲取力量,拚命自修以克服自己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盡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麵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成為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

心理補償是一種使人轉敗為勝的機製,如果運用得當,將有助於人生境界的拓展。但應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好高騖遠,追求不可能實現的補償目標;二是不要受賭氣情緒的驅使。隻有積極的心理補償,才能激勵自己達到更高的人生目標。

二、用實際行動建立自信

征服畏懼,戰勝自卑,不能誇誇其談,止於幻想,而必須付諸實踐,見於行動。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獲得成功。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突出自己,挑前麵的位子坐

在各種形式的聚會中,在各種類型的課堂上,後麵的座位總是先被人坐滿,大部分占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麵能建立信心。因為敢為人先,敢上人前,敢於將自己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就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久之,這種行為就成了習慣,自卑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變為自信。另外,坐在顯眼的位置,就會放大自己在領導及老師視野中的比例,增強反複出現的頻率,起到強化自己的作用。把這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雖然坐前麵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第二,睜大眼睛,正視別人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傳遞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視別人,意味著自卑、膽怯、恐懼;躲避別人的眼神,則折射出陰暗、不坦蕩心態。正視別人等於告訴對方:“我是誠實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你,喜歡你。”因此,正視別人,是積極心態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個人魅力的展示。

第三,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行走的姿勢、步伐與其心理狀態有一定關係。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是情緒低落的表現,是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過來,通過改變行走的姿勢與速度,有助於心境的調整。要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應比一般人快。將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輕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會給人帶來明朗的心境,會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第四,練習當眾發言

在大庭廣眾下講話,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膽量,這是培養和鍛煉自信的重要途徑。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頗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