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自由派的經濟學家特別強調了恢複市場機製的重要性,不但出版
了一些書,而且還拍成了電視片,對社會輿論產生了相當的影響。近年來出現了放鬆管製
(deregulation)的勢頭,例如對石油價格的政府限製已經取消,對飛機運費的管製已被廢除,
甚至郵政事業也出現了私人承辦的機會。這一趨勢不但在美國出現,而且波及到加拿大、意
大利等國。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如鐵路,原來受到的各種定價限製也在放寬,幾年來實施的初
步效果是好的。但在一些有政治敏[gǎn]性的領域裏,例如核電,審批的手續還沒有簡化。
按弗裏德曼的主張,他本不是想取消累進所得稅,而是希望把這種糾正貧富懸殊的稅製當
作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公平措施,因而其他各種輔助措施就可取消,讓市場機製去發揮
作用。對於收入低於某一水平的家庭,政府征收負所得稅,實際上是給予貨幣補貼。用貨幣
補貼來取代各式各樣的實物優惠,既可保證公平,又有經濟效益。他們還主張充分開展保險
業務,以此來彌補個人遭受的風險和不測。在這樣的組織原則下,社會上也還會有不幸的
人,此時私人慈善事業會得到發展。根據曆史資料,美國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政府對經
濟事務的幹涉很少,經濟得到順利發展,那時也是美國慈善事業大發展的年代。隻是後來政
府承攬了大部分的社會保險和救濟,私人慈善事業的職能轉移給了政府,它的進一步發展也
就沒有必要了。
自由派還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政府對經濟不幹預,會不會重演30年代的大倒閉大蕭條
(那次危機的損失相當於一次世界大戰的損失廣弗裏德曼仔細研究了30年代危機的產生,
擴大和結束的過程,他的基本看法是危機並非必然發生,這是人群中產生的對金融界不信任
的氣氛傳染擴散的結果。在危機中倒閉的一家最大的商業銀行——美國銀行,完全是因為儲
戶不信任引起的擠兌風潮,同時聯邦儲備係統(主管全美貨幣金融)義沒有及時作出有力反
應而垮台的。美國銀行倒閉之後對它的資產作了折價處理,最後每美元存款償付了92.5美
分。這證明它是一家殷實的分行,也證明儲戶對銀行不信任引起的擠兌是一種盲目的行動,
如果儲戶不盲目行動,7.5%的損失原也不至於發生。群眾中確實存在著一種一窩蜂盲目行
動的心理基礎,因此政府的職能一方麵是監督金融企業(以及一切企業)的合法經營,一方
麵是當群眾中出現盲目的一窩蜂行為時,應對金融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穩定從銀行到一
切經濟往來中的信任感。這樣,嚴重的經濟危機就不會重演。政府除管好政治、外交,國
防、立法和司法,以及少數特殊經濟問題(主要是壟斷和所謂外部效應externalities)之外,
其餘的問題應留給市場去解決。甚至在少數特殊的經濟問題的處理上,政府也要充分估計到
幹預本身也有它自己的外部效應,隻有確實了解到幹預的利大於弊時,幹預才是必要的。依
他們看,這就是解決官僚主義問題的根本方針。
環境問題和它的經濟及非經濟對策
環境問題
從生物學觀點看,人類曆史已遠超過100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也有6000年。但是
在最近的一二百年,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那就是
物質生活的巨大改進,資源利用的效率極大地提高,以及方便和豐富生活的新發明層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