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個步兵旅,程子強建議爭取到擲彈兵的番號,到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想讓士兵有一種優越感,讓他們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
弄完了編製,程子強又開始進行基本戰術條例的編寫修訂。華夏大地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向來不缺乏優秀的戰略家和戰術家,即使進入二十世紀時也是如此,不過這些華夏的將星們對士兵的生命和素質向來是不珍惜,如果有哪個將軍能不克扣軍餉,不打罵士兵就已經是難得的好將軍了,也有所謂愛兵如子的將軍,會親手幫士兵包紮傷口,但是即使是這些好將軍,也難免受傳統的影響,在內心深處把士兵當成消耗品,對於士兵的生命和素質實質上是漠不關心的。在大戰略上充分體現出東方智慧的將軍們,在基本戰術層麵卻隻停留在大炮一轟,步兵衝鋒的野蠻層次上,單兵和小分隊戰術粗糙不堪,往往打勝仗不過是靠士兵的屍體來堆,這與程子強所掌握的知識格格不入,因此程子強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搞一次自下而上的軍事變革。他建議郎亦文,不但要訓練士兵戰術,還要士兵學習文化知識,最好每個普通士兵都能看得懂地圖,要增強士兵的榮譽感教育,要徹底把華夏傳統中吃糧當兵的舊思想從他們的大腦中驅逐出去。
通過在東四省戰鬥,程子強發現,華夏軍的士兵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士兵之一,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文化水平低,榮譽感責任感不足,這就造成了一旦基層軍官陣亡,整隻部隊就潰逃崩潰,即使是號稱精銳的那些部隊也不例外。而在歐洲的優秀軍隊中,在歐戰時不隻一次的出現基層軍官陣亡,就有士官甚至普通士兵主動接替指揮,最後奪得勝利的情況,因此郎亦文要想以一個旅起家的話,那麼首先就要培養他麾下士兵的素質,要讓沒一個士兵都具備成為軍官的潛質。
郎亦文對程子強的工作很滿意,幾乎是全盤接受,大家又張寒凱幾經磋商,終於定下了最後的編製,而需要武備,也在快馬加鞭地趕製中。
郎亦文認為士官訓練營這個名字太招人注目,因為他為了擴大編製,已經城裏了太多的訓練部隊了,因此郎亦文講士官訓練營改為東四省獨立步兵旅(這個番號是中央軍事大本營授予的)第一步兵營,由於在編製、戰術方麵都帶有試驗性質,因此在供給上是最優先的,同時對人員的挑選也是最嚴格的,隻有一等兵以上的軍銜才被允許入營,實質上還是成了“士官營”。
由於程子強一則重傷未愈,二則還得隱姓埋名一段時間,不太適合出頭露麵,因此總教官由郎亦文親自兼任,實際工作分兩部分,凱迪軍士長負責軍事訓練部分,程子強負責文案工作。由於兩人之前隸屬於不同的陣營,在戰術認識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爭吵時有發生,不過他們吵的越厲害,製定出的訓練計劃就越完美,兩人的友誼也更深厚了。
至於文化課方麵,郎亦文聘請了地方學校的老師,不過每次上課的時候,有的班級都必須憲兵荷槍實彈的“壓堂”。要這些拿慣了槍的丘八提筆寫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正文 第十五章 粽子
更新時間:2008-9-24 11:27:15 本章字數:2752
([yín]蕩的公益廣告分割線)您的一次輕輕點擊,溫暖我整個碼字人生。 登錄,支持正版文學([yín]蕩的公益廣告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