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1 / 2)

未洗之前不可亂丟,要安置在隱蔽的地方。

4.毛巾、腳布都要掛整齊,並且不與別人的靠疊在一起,以避免相互感染。臉盆等其他洗漱用具應有規律地安放在一定的地方。

5.重要書籍、簿冊或收錄機等用品,不能亂丟亂放,要安全可靠地放在自己的書桌內或者櫥內。

6.冬天用的取暖器、夏天用的電扇和蚊香都要安放在一定的安全地方。夏天,清晨就要把帳子掛起來。

7.點心、食品和碗筷等,不僅要安放整齊,還要注意密封、遮蔽和加罩,以確保衛生。對已變質的食物,要及時處理掉。

8.寢室內畚箕、掃帚等公用物品,用後要及時放回原處,不隨便亂放。開門、關窗要輕,窗要上鉤,並注意隨手關燈。若寢室內有花,要注意愛護。

9.借用他人的東西,雖是同室,也必須得到物主的同意,用後要及時歸還。東西若有損壞,該照價賠償。

10.在寢室內,應與在別的地方一樣,不可亂叫同學的綽號,不可講粗話和下流的話。

學生多數是青少年,對生活尚欠理解,也談不上有什麼生活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離開父母而投入集體生活,必然會遇上種種困難。倘若同學間能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就容易克服困難,就能使同學感到集體的溫馨。因而,在集體生活中互相關心是必要的。

但是,這裏也應有個限度,如果一個學生過分熱衷於別人的私事,也有可能會導致侵犯他人的個人權利。假如有人有意或無意地去幹預別人的這些私事,那麼其後果也許是比較難堪的。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校園場所禮儀(1)

◎上課的禮儀

學生對教師應該虛心誠實,言行有禮,在行動上應按規範認真去做,早晨進校見到教師,不管是否給自己任課,均應含笑問早、問好。平日在校園內與教師相遇,也應打招呼問好,如環境狹窄(樓道、走廊)應向旁邊跨開一步,給教師讓道。

(一)上課

學生應提前進入教室,恭候老師到來。老師走進教室時班長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學迅速肅立,表示敬禮,老師還禮後,再坐下。起立、坐下時,動作要快,但要輕,不要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音。

學生上課,衣著要整潔。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懷,不穿大衣,不帶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聽課要專心致誌,不做小動作。不吃東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聽“隨身聽”、不扇扇子、不玩東西。不隨意下座位。不交頭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覺。

老師上課,更要注意儀表,不穿大衣、不帶帽子、手套、圍巾。一般情況,不喝水、不坐下。

(二)課堂上

教師上課走進教室,班長喊“起立”,聲音要宏亮有力。全體學生應立即站直(教室條件好的應站在行距中間,起立時不要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響),向教師行注目禮並問好,待教師回禮後再坐下(坐時動作要放輕)。然後以飽滿的情緒聽好每一節課,並按時、認真、獨立地完成各種作業(還要認真體會教師在作業上悉心批改之處)。

學生如遇到特殊情況,不得已而在老師開始上課後才進入教室,應特別注意舉止的文明和禮儀的周到。

1.在教室門口應先停下腳步,首先喊“報告”。如果教室門關著,那就應先輕輕叩門;要在得到老師的允許之後,才能進入教室。

2.要向老師說明遲到的原因,說話態度要誠實。應在得到老師諒解和允許後,方可入座。

3.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時,速度要快,腳步要輕,動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書包和拿課本時,盡量不要發出太大的響聲,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舉止。

4.在坐下之後,應立即將注意力集中起來,端坐靜聽老師講課。

總之,遲到學生要把由於自己遲到而對課堂秩序造成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三)有禮貌的回答老師的提問

教師在上課時向學生提問,是教師檢驗自己教學效果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方法。教師通過提問,一方麵可以了解學生對自己執教的內容是否理解和接受,同時,又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學生的答話,反過來又能啟發教師的思維活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教師提問是一種正當和必要的教學手段。正因為如此,每個學生都應懂得教師提問的積極意義,並要正確、禮貌地對待教師的提問。

老師提問時應注意:

1.學生如要回答問題時,首先應該舉手,要在教師點到自己的名字時,方可站起來答題。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發言,在老師未點到自己的名字時,也不要搶先答話。

2.在起立回答問題時,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舉止引人發笑。說話聲音要清晰,不要過低,使老師同學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