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當年從大學同學那裏聽到了這個事故時,我眼裏溢滿了淚水。我想,那鋼軌碑也許是世界上最簡樸、最寒酸、最卑微的碑,但也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寶貴、最令人景仰的碑!它是那位教師人格的象征,心靈的路標,精神的十字架!是獻給那位默默無聞的山村教師的最高褒獎、最大慰籍!可以想象,當風雨冰雹撞擊鋼軌碑時,那顆不死的靈魂聽到這鍾聲該是多麼欣慰!當山裏的孩子們走過那山花和野草簇擁著的鋼軌碑時,他們會獲得多少鞭策和激勵!

從鋼軌碑的故事我們可悟出一個做人的道理,每個人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腳踏實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認認真真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當工人折侍弄好機器,當農民的不怠慢土地,當兵的守牢邊陲,當教師的不貽誤後代……那麼國家這部大機器就會正常運轉、社會才能進步,才會奏出和諧吉祥的樂章。

人生就是一部奮鬥史。責任感實際上是一種人生態度。缺乏責任感,便心猿意馬,好高騖遠;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或玩世不恭,遊戲人生,“過一把癮就死”損人利己,爾虞我詐,冷酷無情……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一定會既向往偉大,又甘於平凡;既肩負曆史使命,又演好生活角色;既嫉惡如仇,又助人為樂;既關心國內外大事,又關心周圍人的疾苦和生活和微瀾……“吾將上下求索”是責任感;“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之樂而樂”是責任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責任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是責任感……

切記: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最沒道德、最沒出息的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教師是最不合格的教師;一個沒有責任感的民族,是最沒力量、最沒希望的民族!

那位山區教師正是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蠃得了那塊鋼軌碑,沒有千言萬語,沒有浩書憑記,但他卻永遠豎立在老百姓的心中,它告訴人們怎樣理解平凡與偉大、尊貴和卑微、投機與勤勉,它使我們掂出了“責任”二字沉甸甸的份量。

你要認真地思考

一個你很想遇到的人遇到了你,這是一種令你驚歎的緣分。遇到了,隨後便發生了許多令你意想不到的故事,這是一種令你困惑的過程。

遇到了又能怎樣?遇不到又能怎樣?

佛說:遇到了其實是沒遇到,沒遇到其實是遇到了。

你迷茫這種冥冥中的玄機,你感激這種無形中的力量。

你無數次想去尋找你愛的死去活來的那個人,你去了,你發覺他(她)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熱情。他(她)也許會請你喝茶,簡單的話語,躲閃的目光令你傷心,臨走時還會告訴你:“我會想你。”

他(她)想你了麼?你此時會覺得一切都那麼虛假,所謂的愛情其實就是一碗苦水。

你開始恨他,同樣恨得死去活來。不過,你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你越恨他(她),你就越想他(她),你越想他(她),你就越愛他(她)。

佛說:愛和恨原本是一回事。愛到極點就變成了恨,恨到極點就變成了愛。

你還愛他(她)麼?這不是愛?那麼不是愛又是什麼?

口口聲聲愛你的人每次都牽著別人的手,你始終不明白,所以你總想知道答案,在你的答案似乎有了結果的時候,那個口口聲聲愛你的人又回到了你身邊,依舊重複著當初對你說的愛你愛你永無言悔。

你開始疲憊於這種口是心非的答案,你也知道他(她)還會去牽別人的手。

誰說愛你的人不是你所愛的?誰說你愛的人不是愛你的?

你愛的人不知道疼你,最疼你的人是愛你的人,但你不愛他(她)。

你埋怨你愛的人不會疼你,但你又離不開你愛的這個人,你們的愛變成了牽強,你為你愛的人付出了一切,但是他有一天還是不顧一切地離開你。

你並不滿足你的愛情,你對愛的貪婪就如你貪婪著其他東西一樣沒有盡頭。

戀愛時愛情就是愛情,結婚後愛情就變成了責任,雙方似乎隻是在盡一種義務。

愛與被愛是一種精神上的矛盾,兩者是眼睛和眼淚的關係,它們的距離說近很近,說遠也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