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象做一個大型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也會經常找不到方向感,這個時候寧可等,不斷對各種方法進行測試和評估,在不斷嚐試中找到方向。如果盲目趕工,大廈可能會自然崩潰,或人為用炸藥解決問題。現在方向感逐漸清晰了,反映到日本學者近期的著書立說中。
日本的金融是脆弱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政治軍事腿軟,無論怎麼改革,金融都是不健康的。但日本重新政治軍事化又受到美國限製和民眾反對。那就緩慢並堅實地推進它。如突破和平憲法,海外駐軍。軍事技術麵,則間諜衛星,返回技術,大型運輸機,準航母,隻要美國放鬆管製,就積極但卻是緩慢堅實地推進。
強化科技立國,加強產官學提攜,政府加強對新技術、新領域的投入和補助。現在成果顯現出來了,現在的經濟複蘇是不是確實,還有待觀察,但與90年代的短命的經濟複蘇有個顯著不同,這次是技術力的突破,如數字家電,燃料電池、電子標簽等。
為了對抗來自中國的競爭,提出了“中國大活用”、“超製造業”、“國際間垂直分業體製”等構想。“中國大活用”是指實現中日兩國關係產業互補。“超製造業”是指日本脫離組立工業,從事研發和部品製造,組裝在中國進行。“國際間垂直分業體製”則是生產一個產品需要很多工序,把這些工序垂直地安排到國際間。比如,日本生產先進的材料和部品,運到韓國進行地初步組裝,再運到中國裝配成最終產品,最後成品運回日本消費。現在這種趨勢很明顯,在日本最大的電器街秋葉原,給人的感覺大多數電器是中國製的,確切的說是中國組裝的。日本產的很少,即使有,也會用“國產”大號招牌標明。當然在食物鏈的底端,幹得最多,得到的最少,是革命的老黃牛,為全人類做出了傑出貢獻,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和血。
百餘年前,中國的土神沒有鬥過洋槍洋炮。現在,中國從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引進了自由市場經濟這位洋神。在洋神的指導下,中國會不會走向現代化,洋神能不能打敗科學精神,時間會給出答案。無論中國今後的行方,也不計較個人恩怨,讓我們虔誠地向自由市場經濟祈禱,保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第九節 本章小結
站在超然的角度,科學是神學的一種,也是宗教,科學家本質上也是神學士。科學崇拜的科學精神“可重複,可檢驗”,不比其它神更好或更壞。各宗教內部都有自己的事實數字邏輯,考察問題的方法和評價標準,都有自己的理性。一種宗教的邏輯不比另一種宗教的邏輯更正確或更錯誤,其實正誤隻在同一宗教內有效,跨宗教就無所謂正誤。宗教之間完全不能用事實數字邏輯進行爭論,因為它們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爭論隻在同一宗教內有效。宗教之間的爭論,靠的是信仰,信仰是不講道理的,看誰會灌輸,誰的力量大。一個人可以同時信幾種宗教,科學家也可能信上帝,考慮這個問題時用上帝,那個問題時用科學。
宗教會行善,科學也會造福人類。宗教會行惡,如宗教裁判所、聖戰和十字軍東征等。科學也會行惡,堅船利炮,鐵甲戰車,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原子彈氫彈幹脆能把地球炸飛。論起行惡,沒有哪個宗教能與科學相提並論。
曆史上中國人被科學打敗了,想信仰科學。但由於中國人善良的天性,總認為善有善報。於是就把“科學”這兩個字賦予了很多善良的詞彙,如真理啦,正義啦,公正啦,公平啦,數也數不清。提到科學就馬上聯想到善良。不管各位看官原來對科學的認識,看這篇文章時就認為科學是宗教的一種,或幹脆認為是邪教。所謂的科學家也就是神學士,或幹脆認為是騙子、強盜和惡棍。
這篇文章不是論述文,所以是不講事實數據邏輯的,而是傳教布道文。即傳科學教,科學精神“可重複,可檢驗”。所以措辭非常激烈,不講道理,因為完全是宗教的信仰和狂熱。別的宗教門派看了可能不爽,那就把科學當邪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