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1 / 3)

廷大臣也很反感。《湘山野錄》中說賈玄"悅惑明主",使皇帝終日迷醉於圍棋,不理朝政,馮元仲的《弈旦評》也說賈玄是"不死不生"的人,是阿諛奉承之徒。

其實,真正喜歡圍棋的人,以實力相拚為樂事。以輸棋討好對方,對方未必高興。有人無意取悅皇上,倒被皇上賞識。那時有個名叫郭讚的平民百姓,有一天正在廟裏與和尚下棋,忽聽得外麵呼喊:"南衙大王(宋太宗未當皇帝時,有此稱呼)來了!"當時,老百姓是不可隨便見大官的。郭讚慌忙找地方躲藏,連棋局都沒顧上收。 太宗進廟, 發現了這盤殘局,很驚訝。他問和尚正在和誰下棋,和尚說:"郭讚"。太宗馬上命令左右將郭讚找來,郭讚哪裏還躲得住。和尚把他引到太宗麵前,太宗問他寫不寫什麼文章。郭讚恰好有詩稿放在桌上,便取來給太宗。詩稿第一篇裏有這麼兩句:"高低草木芳爭發,多少龍蛇眼未開。"太宗看後大為欣賞,認定自己發現了一個人才,回府時,郭讚便成了他的隨員。不到一個月,太宗當了皇帝,郭讚也做了"隨龍思命官"。十年後,郭讚官至"公輔"。(注三)

宋太宗對善弈者大概都能厚待。《宋史·錢椒傳》中提到,吳越國王錢椒,也是位圍棋好手,歸順宋朝後,宋太宗曾賜他"揪棋局","水晶棋子",並在諭旨中寫明,可用他賜的棋盤、棋子來消磨時間。

庶民與大夫同好

北宋善弈者絕非幾個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有位被一班士大夫稱作"昏濁垢穢不可近"、"不足置之樽俎間"的"裏巷小人"叫李重恩。他的棋力很高,"頗為人所稱,舉世無敵手"。(注四)

可惜,關於下層人民的棋事,史書上的記載寥若晨星。

宋代的幾位大政治家、文學家都是棋桌邊的常客。範仲淹曾以"一子重千金"的詩句描寫下棋,還立下過"吾當著棋史"的宏願。

王安石也是一位棋迷。《冷齋夜話》記載他曾與薛昂下棋賭梅花詩一首,誰輸誰寫詩。結果,薛昂敗了。論理該他寫詩,可薛昂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沒寫下一句。王安石無法,代他寫了一首。以後,薛昂去金陵做官時,便有人就這事寫詩挖苦他:"好笑當年薛乞兒,荊公(即王安石)座上賭新詩。而今又向江東去,奉勸先生莫下棋。"

歐陽修的棋也相當不錯,他自號"六一居上",六中之一便是圍棋,《潛確類書·僧寶傳》裏有段記載,說歐陽修聽說浮山上有位法遠和尚,不同俗人,特地去拜訪他。見麵後,歐陽修頗感失望,從外表上看,法遠和尚沒什麼特別之處。歐陽修自覺無聊,便與一來客下棋消遣,法遠和尚陪在一旁觀看。下著下著,歐陽修突然停住不下了,他轉過身去,請法遠和尚就圍棋之道談論人生哲學,法遠和尚並不張惶,擊鼓、升座,香煙嫋嫋,而後開言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行則往往失粘,心粗則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仙,贏局輸等即不同,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什麼處?"停了許久,法遠和尚又說:"從來十九路,迷悟幾多人?"聽得歐陽修連連點頭,稱讚歎息不已。

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博學多能,尤其喜歡圍棋,他曾以數字方法解棋,還提出了四人聯棋賽取勝的方法。(注五)

官吏著棋之事記載頗多,《宋史·李惲傳》說李惲喜歡棋與酒,以致影響公務,北漢王劉繼元對他此點很不滿意,但李惲不以為然。一回李惲正與一個和尚下棋,劉繼元命令派人前來把正下著的棋盤給燒了。李惲不慌不忙地到劉繼元麵前,向他謝罪。劉繼元把他訓斥了一頓。但次日李惲又做了個新棋盤,依舊沉溺於圍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