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殿試解圍難忘知遇恩 總統厚待住進怡居院(1 / 3)

火車終於到了北京車站。站台上軍警林立,鼓樂聲聲,很是熱鬧。尹昌衡走下專列,忽見一位唇上蓄著小胡須,身著戎裝十分威風的人物,被一群隨從侍衛簇擁著徑直向他走來——竟是陸軍總長段祺瑞!

尹昌衡激動起來,快步迎了上去,唰地敬了個軍禮:“段總長親自來接,昌衡實在有愧了。”

段祺瑞一把拉住尹昌衡,歎道:“晃眼四年沒見,碩權你就大大長進了啊!”

二人同乘一輛四輪豪華馬車,在軍警馬隊的護衛下沿著正陽大道緩緩向城裏駛去。車輪滾滾,碾壓著路麵厚厚的積雪;轅馬嘶叫,嘴裏噴出團團霧花。

兩旁行人遠遠地避讓著,目送這支威風十足的隊伍開過去。

車上,段祺瑞始終將尹昌衡的一隻手緊緊握著,臉上掛著親切的微笑。

這讓尹昌衡很是感動,不禁說道:“恩公如此厚待晚輩,昌衡真是擔待不起啊!”

段祺瑞哈哈笑著,拍了拍尹昌衡的手道:“碩權呀,你就不要說這些客氣話了。我是誰,你是誰,難道你我心裏還不明白?就是袁大總統今天不派我來接你,我也要親自趕來迎接你的。”

尹昌衡不無感慨:“恩公對晚輩的關愛,昌衡是一直銘記在心的。”他側臉看了看段祺瑞,心如潮湧,一段難忘的往事浮上心頭。

宣統元年(1909),尹昌衡結束日本六年的留學生涯回國,在北京接受例行的皇帝殿試。那天,他邀約閻錫山、唐繼堯、劉存厚等同期同學,一早來到武英殿外候著。辰時鍾響,攝政大臣載灃攜著四歲的小皇帝溥儀登上龍座,時任陸軍部尚書的鐵良在主考席上坐定,殿試也就開始了。這皇帝殿試直接關係到留日學生的任用,是一點也馬虎不得的。第六期留日士官畢業生一百四十多人,都得一個一個進殿接受考官們的會考和攝政王載灃的提問,場麵肅穆而威嚴,是留日學子們從未經曆過的。留學生們一個一個進去,又一個一個出來了。而時至午後未時,尹昌衡不免焦躁起來,心想在第六期留日學生花名冊中自己的名字一直是靠前的,為何後麵的閻錫山、唐繼堯、趙恒惕、劉存厚等人都相繼進殿過關,高高興興走了出來,卻總不見點卯官點到自己的名字?

尹昌衡神情沮喪地坐在殿外石階上,不一會兒,負責殿試點卯的考官、時任陸軍部侍郎的段祺瑞從殿內走出,站在台階上向候試的學生們掃了幾眼,開口問道:“你們中有沒有姓尹的?”

尹昌衡趕忙上前,躬身答道:“我就是,我叫尹昌儀。”

尹昌衡本名尹昌儀,字鳳來。

段祺瑞一見眼前這位高大英俊的年輕人便生愛意。他查閱過留日學生的檔案,知道此人在日期間學習勤勉,成績斐然,對他不免多留了點心。尹昌衡正要將心裏的狐疑說出,沒料段祺瑞卻低聲說道:“你呀,碰上點麻煩了。”尹昌衡吃了一驚。

原來殿試進程中,攝政王載灃漫不經心地翻閱著花名冊,眼神突然在尹昌儀的“儀”字上定住了。他抬眼盯著主考官鐵良,鐵良立即走了過來。載灃指著名冊上“尹昌儀”三字不滿地說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個叫尹昌什麼的你們還能讓他進來殿試嗎?”

鐵良頓時領悟了問題的嚴重性,唯唯諾諾退到坐席上,即將段祺瑞喚了過來,如此這般地作了交代,段祺瑞隻好將尹昌儀暫時壓了下來。時過午後,段祺瑞總覺得不能就因一個“儀”字而廢了年輕人的前途,於是走出殿來要見見這個因名字而惹出麻煩的學生。

尹昌衡聽了,氣憤地道:“段大人,晚輩身軀乃父母所生,名字也是父母所賜,不讓我殿試,實在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