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故他在 “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重要”(3 / 3)

在王小波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給遠在美國的朋友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可能是他的最後遺言。(30)

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麵,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地炸著,哪裏有我們說話的份?但我輩現在開始說話,以前說過的一切和我們都無關係——總而言之,是個一刀兩斷的意思。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中國要有自由派,就從我輩開始。是不是太狂了?

小波不狂,他有資格說這樣的狂話。他思故他在,王小波是不死的。

【注釋】

(1)李銀河:《浪漫詩人·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家》,轉引自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王小波雜文自選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頁。

(2)(3)王小波在接受王鋒采訪時的談話,艾曉明、李銀河編:《浪漫騎土:追憶王小波》,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頁。

(4)(24)王小波:《跳出手掌心》,《我的精神家園》,第37、40頁。

(5)王小波:《文化之爭》,《我的精神家園》,第47頁。

(6)王小波:《我為什麼要寫作》,《我的精神家園》,第135頁。

(7)王小波:《智慧與國學》,《我的精神家園》,第76—77頁》

(8)(9)(11)(12)(16)(18)(20)王小波:《知識分子的不幸》,《我的精神家園》,第10、13,15、17、14—15、18、16頁。

(10)(14)王小波:《積極的結論》,《我的精神家園》,第34、28頁。

(13)儲安平:《英國采風錄》,嶽麓書社1986年版,第115-121頁。

(15)王小波:《智慧與國學》,《花剌子模信使問題》,《我的精神家園》,第78、22頁,

(16)關於“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兩種自由的區分,可以參見伯林:《兩種自由概念》,《公共論叢》第1、2輯,北京三聯書店1995、1996年版。

(19)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的精神家園》,第108頁。

(21)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自序》,第1—3頁。

(22)關於史鐵生的理想主義,參見拙作:《史鐵生:另一種理想主義》,《東方》雜誌,1996年第5期。

(23)(28)王小波:《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思維的樂趣》,北嶽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2頁。

(25)王小波:《思維的樂趣》,第9頁。

(26)王小波:《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思維的樂趣》,第27頁。

(27)王小波:《道德保守主義及其它》,《思維的樂趣》,第31—33頁,

(29)王小波致李銀河信,《浪漫騎士》,第160頁。

(30)劉曉陽:《地久天長》,《浪漫騎士》,第422頁。

(原載《上海文學》199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