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人,總是在審慎權衡主客觀條件的基礎上,提出經過一定努力即可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切實可行,既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同時也明確具體,既不會抽象籠統,也不瑣碎雜亂。隻有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目標,才有助幹自信心的鞏固與提高。
具有自信的人總是樂觀主義者。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無論多麼艱難困苦,他們都會體驗到一定的快樂,看到光明的前途。而正是這種樂觀的情緒,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發展與鞏固。
自信心強的人,一般總是有堅強的毅力與充沛的精力。精力似一股取之不盡的清泉,它給人們提供用之不竭的動力;毅力則是一把神奇的刻刀,專門雕刻強者的形象。
一個充滿自信心的人,他總懷有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決不會滿足於已有的成績;一個鼠目寸光的人是不會有什麼自信心可言的。遠大的理想是自信心的催化劑,自信心則是遠大理想的膠著物。二者的結合,就一定能使人從一個目標走向另一個目標,滿懷信心地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具有充足自信的人,養成了謙遜的品質。他們一定會虛心好學.不恥下問,而決不會在成績麵前忘乎所以,傲視他人;同樣,他們也必然會精神蓬勃,信心十足,決不小看自己,也不輕視他人。
人的自信心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憑空產生。自信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實力與本領的基礎上。隻有實力充足、本領高強的人,才會有充分的自信心。因此,一個人要想培養自信心,就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實力與本領。作為學生,首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促進多方麵能力的發展。
5.走出自卑——搬掉信心的絆腳石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它是壓抑自我的一種沉重負擔。自卑感就是個人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得偏低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過於自卑無異於自毀。有自卑心的人,往往用一種灰色眼光看待人生,領略不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感受不到做人的樂趣,更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
如果生命中隻剩下一個檸檬了,自卑的人說,我垮了,我連一點機會都沒有了,然後他就開始抱怨、詛咒這個世界,讓自己沉浸在可憐之中。自信的人說,幸運的是我還有一個檸檬,從這個不幸的事件中,我可以學到什麼昵我怎樣才能改善我的情況,怎樣才能把這個檸檬做成檸檬水呢“成功者”與“普通者”的性格區別在於:成功者充滿自信、洋溢活力;而普通人的內心卻往往灰暗而脆弱。
1951年,一住叫弗蘭克林的英國人,從自己拍得極好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x射線衍射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之後,他就這一發現做了一次演講。由於他生性自卑,又懷疑自己的假說是錯誤的,從而放棄了這個假說。1953年.科學家沃林和克裏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的分子結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假說,1962年,二人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可想而知,如果弗蘭克林不是自卑,而堅信自己的假說,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這個偉大的發現肯定會以他的名字載入史冊。可見,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緒的俘虜,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從環境角度來說,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受到外部環境對他的態度和評價的影響。例如,某人的書法很不錯,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觸到的書法家和書法鑒賞家對他的作品給予否定性評價,那就極有可能導致他對自己書法能力的懷疑,從而失去信心。
從主體角度來說,自卑的最終形成還是和個體的生理狀況、能力、性格、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及生活經曆緊密相關,尤其是其童年經曆等個人因素。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總覺得父母都比我們大,而自己是弱小的。要依靠父母,仰賴父母;另一方麵,父母也會強化這種感覺,令我們不知不覺地產生了“我們是弱小的”這種感覺,從而產生了自卑。